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疆电外送四通道启幕:沙戈荒绿电跨越两千公里点亮川渝

  疆电(南疆)送电川渝±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横跨新疆、青海、四川三省区,全长1998.7公里。今年七月份,这条"电力丝路"正式启航,意味着中国能源跨区输送迎来历史性突破。

  这条被称为"直流四通道"的能源大动脉,送端起于新疆巴州若羌县,受端止于四川绵阳。工程采用±800千伏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输送容量达800万千瓦。在若羌广袤的戈壁滩上,规模空前的清洁能源基地正拔地而起:400万千瓦风力发电机组、850万千瓦光伏阵列、500万千瓦时储能系统构成新型能源矩阵,辅以396万千瓦高效火电作为稳定支撑,共同编织起沙戈荒地区的巨型能源网络。

  作为工程的核心设计力量,中能建新疆院承担了超过80%的关键技术方案编制。这支扎根边疆六十二年的电力"国家队",在送端系统电源送出规划、配套火电接入系统、750kV新能源汇集站接入系统等核心环节提供全周期技术支撑。基于在南疆若羌地区积累的新能源规划经验,新疆院与三峡集团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展开深度合作。两家设计单位强强联合,成功完成沙戈荒大基地电源组网专题研究。通过精细化计算分析,团队优化了分布式调相机配置方案,有效降低了项目投资成本。此次合作不仅攻克了技术难题,更开创了跨地域电力设计协作新模式。

  项目建成后将创造多项纪录:这是新疆首条特高压柔性直流外送通道,首次实现荒漠地区大规模风光火储多能互补集成输送。1998.7公里的输电距离,相当于北京至广州的直线航程,开创我国清洁能源通过柔性直流跨区输送的新里程。当电流穿越阿尔金山脉、跨过青海高原,最终注入川渝电网时,每年将输送超过360亿千瓦时的清洁电力,可满足成渝双城经济圈快速增长的用电需求。

  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四通道工程正在重塑中国能源地理版图。本工程清洁电量占比60%以上,新能源利用率可达90%以上,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消耗1080万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2880万吨。对于受端川渝地区,工程将有效缓解西南水电"丰枯矛盾",为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当阳光普照塔克拉玛干沙漠若羌光伏基地的蓝色矩阵开始闪烁光芒;当暮色笼罩塔克拉玛干沙漠,若羌风电基地的巨大叶片开始旋转不息当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清洁电能点亮长江经济带的万家灯火,这块镌刻着“CEEC”标识的技术丰碑,正在重塑中国能源地理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