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中国能建葛洲坝建设公司辽宁太子河抽蓄项目部坚持“一切聚焦价值创造”,大力弘扬“葛洲坝精神”,全面贯彻“五个一”经营理念。围绕“四大转型”和“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两条主线,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为施工进度推进、科技创新突破、安全管理工作以及质量管控环节注入强劲动能,赋能项目管理升级。
辽宁太子河抽蓄项目位于本溪市本溪县与明山区境内,规划总装机容量1800兆瓦,建成后年抽水电量48.18亿千瓦时,年发电量36.14亿千瓦时,在电力系统中承担调峰、填谷、储能、调频、调相和紧急事故备用等任务,是国家能源局“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辽宁振兴示范项目。首批开工项目为上下库连接道路工程(Y1路),全长9.19公里,设计标准为水电三级道路,为新建上下水库连接道路,主要承担施工期施工机械设备、生活物资、金属结构、引水系统工程开挖及混凝土施工、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设备安装运输等任务。
高效破局,抢抓先机奏响奋进序曲
面对征地拆迁难题与漫长冬歇期,项目部主动作为、积极协调,与当地政府高效沟通,仅用20天便实现人员设备进场、进洞施工,较原计划提前15天。为抢抓施工黄金期,项目部果断采取“多开工作面、合理穿插施工”策略,将工作面由原计划的5个增至11个,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将每一项任务都精确到天、落实到人,以劳动竞赛激发全员干劲,关键工序效率提升25%。2025年6月3日,太子河隧道二衬首件混凝土成功浇筑,为年底实现“隧道贯通、路基通车、主体工程进场”三大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目前,太子河隧道开挖支护已完成总工程量的68.6%,预计2025年7月下旬实现贯通。
劳模引领,创新赋能锻造人才强军
项目依托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斌,成立“张斌高技能人才创新工作室”,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的精神引领作用、技能传承作用、工作促进作用,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人才梯队”创新体系,落实“劳模师带徒”机制,深化“组长+技术指导+成员”培育模式,系统打造创新型青年技术骨干人才梯队。目前团队正全力以赴攻坚路基高边坡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强化路面快速施工研究,推动机械化施工成果转化,力求在技术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预计今年内将重点完成研发隧道智能物料提升装置等三大科技成果,助力提升项目施工管理效能,推动行业技术升级,促进人才梯队协同发展。
铁腕管控,智慧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面对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与严格的生态保护要求三重挑战,项目部刚性执行中国能建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要求,压实“三管三必须”责任体系,推动“四个责任体系”直达作业面,实现责任书100%签订备案,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全员和各环节。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创新建立“隐患扫码即报”平台,在施工现场关键区域设置专属二维码,实现隐患“随手拍、即时传”。积极推行“低头捡钞票”全员奖励机制,对主动排查并上报隐患的员工给予奖励,一线员工参与率达100%,隐患整改闭环率100%,构筑安全生产坚实屏障。
样板驱动,标准工艺铸就精品工程
项目严格执行质量“三检制”,坚持“四不放过”原则,对隐蔽工程和关键工序实施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勘察)单位及建设单位四方联合验收机制,并按量化标准进行有效处置,确保每一个环节都经得起检验。全面落实5项标准工艺,形成太子河隧道开挖支护、隧道衬砌、混凝土挡墙、盖板涵、Y1号路路基开挖等5个样板区,以匠心品质和精湛工艺,带动全线同类工序一次验收合格率提升至95%以上,形成“样板驱动、全面提质”的精品工程锻造模式。
使命如磐,硬核先锋攻克建设难题
项目部党支部深化党建与生产经营双融互促,以“党员责任区”为抓手,围绕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商务攻坚、技术创新、物资设备等关键领域精准设立责任区,同步组建党员突击队、青年突击队,设置党员示范岗。聚焦项目管理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党员带头认领重点工作,以实际行动诠释“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的担当精神。目前,项目全员正集中优势力量,聚力攻克12项急难险重任务,以“党旗插在一线、堡垒构筑在一线、党员冲锋在一线”,充分发挥“两个作用”,为项目高效履约蓄势赋能。
项目部高效破局、科技创新、铁腕管控、品质筑基、聚力攻坚的管理路径,是“打造突出工程建设能力”的生动实践,同时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太子河畔,一座凝聚智慧与数字、承载使命与担当的绿色能源新地标,正拔节生长,蓄势赋能,“筑”力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