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钢铁动脉的绿色觉醒 ——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唐山重卡换电项目蓝图解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中国能建天津电建全面贯彻落实中国能建《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重点落实创新、绿色、数智、融合“四大转型”和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水网、生态网、产业网、健康网、文化网“八网”融合要求,坚持立足自身能源禀赋,选择交能融合为切入点,大力开发能源新质生产力应用场景,首度与唐山能源集团合作,成功中标并建设唐山市重卡换电绿色交通节能减排基础设施项目(下面简称唐山重卡换电项目),成为天津电建首个自主开发的交能融合重大项目,标志着市场开发升级升维迈出新步伐。


从“加油枪”到“电池仓”的工业逻辑跃迁

“双碳”目标提出之前,重卡运输体系高度依赖传统化石能源。随着“双碳”战略的深入推进,交通系统与能源系统之间的壁垒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能源+”开始赋能交通板块,将二者深度绑定,其中重卡换电就是交能融合模式的典型代表。

什么是重卡换电?

单看外观,重卡换电站类似拼乐高,但看似简单的拆装之中,隐藏的是核心科技。站内配有高效换电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通过匹配标准化电池模块,可以在5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完成电池更换,成功率高达99.9%。相较于最初的重卡加油模式和初代新能源重卡充电模式,重卡换电不仅打破了续航“焦虑”,更重塑了物流运输的能源补给生态,还巧妙化解了充电设施占地大、电网扩容难的痛点,使重卡利用率提升近3倍。“车电分离”的商业模式(车企卖车、电池银行租电),将重卡购置成本降低40%,极具社会意义和经济价值。从运营成本和安全水平来看,换电模式将逐渐成为电动重卡的重要能源补给。


为什么要在唐山建设重卡换电项目?

2021年工信部将唐山列为全国首个重卡换电模式试点城市,绝非偶然。这座诞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工业重镇,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摇篮”。据统计,唐山日均有3万辆重卡日夜穿行于18个县区市的港口、钢厂与矿山之间,有“退城搬迁”政策催生的曹妃甸钢铁产业园,还有京唐港智慧物流枢纽等新兴载体——这些要素构成了一座天然的“绿色交通试验场”。

为尽快解决重型卡车高油耗、高排放的痛点,唐山正在加大引入新能源重卡的力度。截至2025年3月,唐山市新能源重卡保有量已接近15000辆,连续多年保持全国榜首。中国能建天津电建的唐山重卡换电项目正在施工中悄然铺设一条“绿能快车道”。

从技术革新到产业重塑的绿色生产力跃升

作为能源基建领域“国家队”的“主力队员”,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无比坚定持续巩固能源电力优势、向绿色基建转型、打造“电与非电双主业相关多元化”的战略决心。

唐山重卡换电项目是中国能建天津电建首个自主开发的交能融合项目,从设计阶段,就积极融入光储一体化、智慧工地管理系统等前沿技术;依托唐山市“三纵三横”干线物流网络,唐山重卡换电项目一期在唐山及临近的18个县区市规划建设90座智能重卡换电站,串联港口、钢厂、矿山等核心场景,构建全长620公里的换电走廊。

每个换电站由箱体系统、智能换电机器人、视频监控系统、储存集成充电机系统、消防系统、站控系统等组成。箱体系统分为上下箱体及控制室,根据需求最多可配置2个行车通道。智能换电机器人安装于上箱体,用于智能取放电池,是国内首套硬连接换电机器人并配备360°旋转轴,换电效率、可靠性、兼容性全面提升,换电时间可控制到2.5分钟以内,比当前普遍运行的重卡换电站提速近一倍。视频监控系统分布于整站的内外部,实现24小时智能监控,全方位保障人员及财产安全。存储系统集成充电机位于下箱体内部,可配置5-11个充电仓位,满足多场景需求。消防系统位于站内,具备智能消防预警及应急处理功能,多重保障整站安全。站控系统主要位于控制室内,包括工控机、交换机、防火墙等设备,具备强大的智能网联、离网结算等功能,保障整站智能化、生态化运营。

天津电建通过唐山重卡换电项目,致力于打造能源链、技术链、产业链“三链融合”的新生态,塑造“能源网、交通网、数字网”“三网融合”的新范式,全方位展现项目履约好、经营效益好、团队建设好、品牌口碑好、二次开发好“五好”项目的新形象,可为全国众多重工业城市绿色转型提供“唐山样板”。


从“黑金经济”到“绿能经济”的社会意义跃迁

唐山重卡换电项目的落地,是对这座工业重镇“绿色觉醒”的深刻注解。过去,18万辆燃油重卡穿梭于钢铁厂区,尾气与扬尘是城市发展的隐痛;而今,超万辆电动重卡驰骋于“三纵一横”干线,绘就了一幅全新的绿色运输图景。数据显示,目前在建的一期项目投运后,唐山重卡运输碳排放强度将下降70%,为京津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注入“绿动力”。

唐山重卡换电项目更深远的影响在于其“绿能经济”的溢出效应。据悉,在丰南区,二手新能源重卡流转市场已成熟,车辆残值率较传统模式提升20%;在曹妃甸区,北汽福田打造了百亿级新能源产业园区;在玉田县,换电站配套的光伏组件生产线带动就业超千人,形成“交通减碳—产业增值—就业扩容”的闭环……正如工信部在选择唐山为试点城市时所言:“唐山证明,重工业城市的低碳转身,可以是一场多方共赢的帕累托改进。”

这90座换电站,如同90颗绿电种子植入唐山这座钢铁巨擘的肌理,它们的枝芽在钢筋混凝土中向上生长,它们的根系向下延伸串联起620公里的换电走廊。当第一辆电动重卡从这里续航满载驶向港口,呼啸穿过首钢京唐的晨雾,传统工业文明与新能源革命碰撞出灿烂的火花,在“三纵三横”的钢铁脉络上烙印出能建足迹。世界将看到:绿色转型不是未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绿色生产力不在实验室,而在每一个坚定破局的足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