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水泱泱,颖水汤汤。淮水颖水交融,孕育出颍上这一片皖北江南。
管仲故里,大美颍上,一座蕴含现代工业文明与智慧的大型火力发电站拔节而起。安徽电建二公司上千名参建员工这片热力蒸腾的沃土上,奋笔描绘一幅传统能源的崭新画卷。
“三力”为核,凝聚团队力量
谢桥电厂2×660MW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项目是安徽电建二公司和淮河能源集团的又一个一体化合作项目。千里淮河,明珠璀璨,闪耀着两家能源劲旅数十年双向奔赴,共同成就的交响诗章。
谢桥电厂是安徽省打造长三角特高压电力保障枢纽的重点项目。建成后,可以通过皮带方式直接从谢桥煤矿取煤,实现绿色输送,进一步扩大煤电联营淮南模式效应,每年可供电约66亿千瓦时,大大缓解安徽省及长三角电力供应压力。
为了这份荣耀和使命,项目班子成员始终把“制度在前,管理有序,优化节奏,推进发展,强基赋能,创造价值”作为项目管理的中心工作,持续推进“执行力、合力、战斗力”建设,凝智聚核,先后出台了121个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系统打通阻碍项目管理的堵点、难点、痛点,全面推动项目管理“334”体系,在皖北这块快速崛起的热土上深播厚植,开花结果。
样板引路。项目部在现场入厂口高高耸立清水混凝土框架,通过电缆桥架、烟塔施工、盘柜接线、仪表取样管、受热面焊接等工匠样板图片,全面直观地展示施工方法步骤与质量工艺要求,为 “一次成优”起到引领示范作用。
科学统筹。以项目管理“十化”建设为契机,以资源计划与进度计划的匹配协同为轴线,搭建施工资源管理平台,保证阶段性施工资源合理分布和统筹利用,推进生产计划质效提升。
以人为本。项目部策划推动“九优文化”现场实践。将团队建设、安全质量文化和班组建设等工作充分融入现场管理,通过责任感、使命感和集体荣誉感的增强,实现工程建设安全、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协调。
到2024年末,项目“12345“(15项)重大里程碑节点任务全面完成。
系统发力,确保“万无一失”
项目部立足施工现场,抓好安全生产组织建设,积极构建一支懂专业、懂技术、懂政策、懂协调的专业化安全管理队伍,压紧压实“层层负责、人人有责、各负其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打造平安工程筑牢“防火墙”。
郭旭,入职不到一年,却对现场安全管理有着深深的热爱。他牢记师傅教诲,“抓安全就是积德行善”,并把它当作履职尽责的动力和执念。切实把牢人员入场“瓶颈”,不敷衍,不放过,以“一份案例说到底”的耐心和韧劲,从源头夯实新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技能水平,为现场作业安全筑牢第一块基石。
心软耳软手软,不能管安全。安全管理就是要立见真章,不厌其烦。这是项目安全总监张连喜常说的一句话。80多米高的锅炉钢架上、14米高的汽机平台上、200多米高的烟囱上,总能看到他孜孜不倦的身影,查隐患、纠违章,风雨无悔,撑起一张员工生命与健康的保护伞。
围绕安全文明施工目标,项目部持续推进智慧化、网格化管理,通过签订施工区域“包保”承诺书,随着一份份系统“菜单”发出,从平面到立体,把“软任务”变成打造“平安工程”、“绿色工程”的“硬指标”。
远看是花房,近看是现场。敞亮的工间大道上,洒水车舒展双翼,彩雨飞扬,叠印起起舞的塔吊,穿梭的人流,轰鸣的机声,抒写着一首早春的诗行。
党建擎领,护航高质发展
项目部党支部围绕“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树形象、促和谐、提效益”工作目标,把项目党建从“围绕”中心转变到“融入”中心、“服务”中心。围绕锅炉大板梁吊装,受热面开焊,主厂房、烟囱、水塔“三到顶”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立项开展了12项“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等党员工程创建活动。
曹阳,这位有着近30年党龄的“老焊接”,担任质量管理工作。从焊丝、焊条入库到成品验收,炼就一双“火眼金睛”的他,也竟然几次被“怼”。从“口服”到“心服”,老焊接还必须有“新法宝”。几番“取经”下来,他拿出了独家制作的质量检验二维码,作业人员只要拿手机扫一扫,样板图片、工艺流程、关键技术要领、验收规范等信息便一目了然。
“不是我要管你,是规范管着我和你呢。”曹阳微笑着说。
“锅炉安装,找到锅炉就能找到我。”
这是项目副总工兼热动科科长徐正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任务再重,重不过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大到大件吊装方案设计,小到结构件螺栓紧固,任何问题都可以找我。任何问题,随时随地!”徐正对同事们一再谆谆相告。从锅炉钢架开吊到锅炉水压试验,360多个日夜,他一心扑在岗位上,忘我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025年3月20日,谢桥1号机锅炉水压试验一次成功,承压焊口无一泄漏。
谢桥项目开工建设以来,完工项目质量合格率均为100%,优良率超过97%,深得业主和监理单位认可。
创新赋能,初光照亮前程
“只有身子沉下去,本事才能长起来,重担才能挑起来。”工程部主任李玉坤说。这位90后大学生,作为公司的“成长之星”,从进度计划到施工策划,从资源配置到过程管理,始终忙碌在现场。在锅炉100吨主吊机械基础设计过程中,他巧设方案,将主吊基础与锅炉大体积混凝土基础连体施工,不仅增强了基础的承载能力,还大大降低钢筋和混凝土的使用量,节约成本30余万元,获公司优秀技术经济方案。他牵头编写的《一种建筑结构伸缩缝的防水结构》《一种建筑电气工程用线缆固定设备》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在主厂房除氧煤仓间基础短柱钢筋安装过程中,由于基坑四周不具备吊装机械站位条件,他迅速组织成立青年突击队,仅用三天时间,硬是用肩扛手抬的方式完成近10t短柱钢筋安装,节省了近20万元的土方回填和机械施工费用,充分彰显了“四特”精神。
“做人要诚实,做事要做实”,谢桥电厂项目是李子健第一次参与建设大型火电项目,在巨大的挑战、海量的图纸、山一样的设备面前,他没有气馁,没有退缩,白天在现场边学边干,晚上在办公室看图纸、编方案,专业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迅速提升,岗位也从技术员晋升为热动科锅炉技术负责人。
厂外补给水管施工是合同外项目,业主的委托,就是最大的信任。项目部迅速组织以热动科汽机专业技术负责人黄晓波为总指挥的施工团队进行施工。项目开工之时,恰逢皖北地区60年不遇的极端严寒雨雪天气,黄晓波率领团队,化不利条件为有利因素,利用天寒地冻的夜间突击开挖、突击安装、突击回填,避免了白天施工和村民之间发生不必要的矛盾和纠纷。经过近半个月的日夜奋战,圆满完成厂外补给水管道施工任务,受到业主、监理方的通报表扬和嘉奖。
一座210米高的烟囱,2座淋水面积为9000平米的冷却水塔拔地而起,锅炉钢架、汽机房、循泵房施工日新月异,连珠成串争相到顶。锅炉受热面开始焊接,除氧器、高低加吊装就位。
皖北大地,一座现代化电站风华初绽。
淮水长歌,伴随安徽电建二公司谢桥项目部全体参建员工的笃行脚步,谱写出一曲“打造同时期同类型最好项目,勇攀传统能源建设新高度”的崭新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