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强势进军高性能复合材料产业

  国家《“十四五”原材料工业发展规划》将玄武岩纤维列为重点发展的无机非金属材料之一。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全力整合科技与行业资源,积极打造玄武岩纤维现代制造全产业链生态系统。近日,该公司召开2025年玄武岩纤维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以“双院士工作站签约”“双省级研发平台成立”“玄武岩纤维试验线点火”三大里程碑事件,强势开启进军高性能纤维复合材料产业的新征程。

  

双省级研发平台揭牌成立


  科技创新快速升级: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

  此次玄武岩纤维产业发展大会吸引了众多大学和科研院所权威专家及行业知名企业家逾500人参会。国家先进纤维材料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教授表示,这次大会是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行业一次盛举,她用“深空,深海,深地,深蓝,身体”来描述玄武岩纤维在地外空间、海洋工程、深层地下、电子信息和日常生活中应用的美好前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作《玄武岩纤维的美好前景与应用发展》报告


  本次大会上,绿色建材公司分别与来自武汉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家签约在新疆设立院士工作站,进一步夯实中国能建院士工作站科研矩阵,围绕新型矿物纤维材料的技术研发、应用拓展及产业化落地,开展产学研协同,引领构建产业链生态。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全力支持下,绿色建材公司获批成立的“兵团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院”和“兵团玄武岩纤维新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两个省级研发平台,将聚焦年产20万吨矿物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园项目制造基地的运行检测、新产品开发与技术迭代需求,形成玄武岩纤维与复合材料的配方数据中心、结构与性能检测中心、改性材料应用中心。

  绿色建材公司还大力整合行业优秀人才资源,建立国家级专家团队,并与中科院新疆理化所、四川帕沃可、武汉理工大学、秦皇岛玻璃研究设计院等合作伙伴一起,发挥集成创新优势,全力改进和攻克大型池窑拉丝技术、复合加热技术、表面改性技术等难题,打造玄武岩纤维现代制造全产业链生态系统。

  产业化突破:玄武岩纤维试验线点火开启新篇章

  3月底,绿色建材公司所属新疆新材料公司8台玄武岩纤维试验用坩埚窑成功点火。这一突破标志着该公司在推进玄武岩纤维产业化进程中取得实质性进展。试验线优化了智能温控系统,可将温度波动控制在±1℃以内,确保纤维性能的稳定性;采用的废气处理系统可使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生产过程能耗约为碳纤维的30%,实现绿色制造。

  该试验线将重点开展三大核心任务:一是打造专业化人才实训基地,为万吨级池窑生产线储备技术骨干;二是优化生产管理体系,建立标准化作业流程;三是支撑双省级科研平台关键技术攻关,重点突破纤维成型、表面改性、浸润剂配方等“卡脖子”难题。通过试验线建设,公司将加速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产业化经验,推动玄武岩纤维产业向规模化、高端化、数智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规划建设的产业项目将采用“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2400孔大漏板池窑拉丝技术和原料均质化生产线,单线产能突破20000吨/年,生产成本较传统工艺下降30%,并实现全套生产线智能化、生产过程绿色化。通过原料标准化处理技术、高效节能熔制与拉丝技术、材料计算+多元耦合技术、表面改性技术,改变当前玄武岩连续纤维生产成本高、生产能力低、品质不稳定的现状,建成后将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矿物纤维及复合材料生产基地。

  推进价值创造:助力“四新”能建高质量发展

  玄武岩纤维复合材料对酸、碱、盐雾环境耐受性优于玻璃纤维,可有效支撑中国能建在海上风电、海上光伏、压气储能等大型新能源项目。绿色建材公司开发的新型玄武岩纤维光伏支架,将在中能建松原氢能产业园(绿色氢氨醇一体化)项目进行规模化应用,当前正在与数科集团合作研发压气储能耐腐蚀高压复合材料管道与储罐设施。

  以玄武岩纤维为代表的复合材料由于具备耐腐蚀、高模量、防火抗冻、耐冲击等性能,可望成为适用于雅江、调水等重大工程的关键材料。在交通基建方面,通过生产纤维增强沥青可使路面寿命进一步延长,该公司未来将与葛洲坝交投公司共建新交通+新材料+新能源+新产业“四新”联合研究中心,共享跨界融合带来的新机遇。

  

  展望未来,中国能建绿色建材公司将积极践行中国能建“四新”战略,力争在“十五五”实现“三个领先”:技术领先,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市场领先,在国内高性能矿物纤维及复合材料市场具有领先的占有率;品牌领先,成为国内国际知名的特色新材料开发商、供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