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只为那山更绿、水更清

  九连峰下,东江之畔

  作为广东省重要的生态屏障,河源市坐拥九连山脉与东江流域的生态馈赠,为储能发展提供了天然“能量补给站”。风电、光伏资源分布广泛,东源、和平、连平等县域已形成规模化风电、光伏基地,“农光互补”“光互补”等多元模式蓬勃发展。

  2023年,中国能建山西电建凭借全新商业模式实现市场开发关键突破,首次进军广东便捷报频传先后成功中标河源市东源县、龙川县、江东新区3个区县屋顶光伏项目,强势打开广东市场缺口,为后续深耕华南区域新能源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锚定‘储能+光伏’核心赛道,通过深耕区域、滚动开发,在2024年8月成功中标了公司在华南区域的首个储能项目。”山西电建市场开发事业部总经理秦鹏说。

  作为河源市首个大型储能项目,和平县蓝威新能源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已实现一个月的平稳运行。晨曦中,整齐排列的储能电池舱与远山相映,曾经的山地荒坡焕发新生。




  优质履约从来不是单点突破,而是文化融合、人才支撑与实干履约的同频共振。山西电建团队带着实干底色走进岭南,在与“精细考量”的地域风格碰撞中,走出了一条“文化融合、创新赋能、人才筑基、民生共济”的攻坚之路。

  “文化融合的养分转化为与本地政府、企业构建‘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发展共同体的坚实纽带,有效打通了区域产业链资源壁垒。”山西电建广东分公司副总经理王国梁说。这种深度协同不仅让项目建设一路畅通,更为山西电建深耕广东市场积累了宝贵的政企合作经验。

  在和平储能项目建设期间,项目团队接连攻克多重施工难题:面对复杂地形带来的挑战,创新采用“减一基铁塔”方案优化施工流程;当场地空间受限影响设备安装时,又匠心独运地提出“转角吊装”方案,确保每一台设备都能安全精准就位。一系列大胆且贴合实际的创新举措,不仅高效破解了建设中的梗阻,更有力保障了项目的优质履约。



  除了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也是项目推进中的重要成果。“我们培养出一支‘市场+履约’双能人才队伍——让团队成员既懂市场开拓的逻辑,又通项目履约的细节。”和平储能项目执行经理高鹏补充道。这支经受过实战淬炼的队伍成为了公司拓展华南区域新能源业务的核心竞争力,为后续承接更多重点项目、扩大市场版图筑牢了人才根基。

  “项目的并网投运给我们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用电稳定性大幅提升,不管是日常居家还是村里的产业生产,都不用再为供电问题操心。”村民杨文志说道。

  如今,河源各项目多点开花、成效显著:东源屋顶光伏项目现场施工已基本完成,标准发电量可达214631.79万千瓦时,覆盖了县城和21个乡镇党政机关等公共机构建筑,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及居民建筑;龙川、江东新区项目稳步推进,建设取得实质突破。

  “建一个项目、树一个品牌、拓一片市场”,从初入广东时以“EPC+”模式拿下河源首批政府主导屋顶光伏项目,到23天实现东源项目屋顶首并的“山西电建速度”,再到如今和平县200兆瓦/400兆瓦时储能电站一次并网成功,山西电建正逐渐成为岭南大地信赖的品牌符号。



  “‘十四五’收官在即,我们将深挖‘光伏+储能’多元场景,做精‘交能融合’等创新模式,输出更多可复制的‘广东方案’。”山西电建广东分公司党支部书记杨盛勾勒出未来的发展蓝图。

  青山隐隐,碧水长流。山西电建正以其创新之笔、实干之墨,在岭南画卷上细细描摹——描摹那山更绿、水更清的生态图景,描摹那万家灯火常明的安心岁月,描摹清洁能源与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时代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