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葛洲坝路桥公司投资建设的贵州省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纳雍至晴隆的通行时间缩短1小时,将极大地改善区域交通条件,加强黔西地区与外界的联系。
纳雍至晴隆高速公路是纳雍至兴义高速公路(G7612)的重要组成部分,路线起于纳雍县寨乐镇,止于普安县江西坡镇新寨河枢纽互通,横跨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三地州,串联杭瑞、厦蓉、沪昆三条国家高速干线,路线全长162.167公里,分段采用四、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100公里/小时。
项目穿行于乌蒙山区,沿线地质复杂、桥隧密集,全线桥隧比高达69.46%,共设置桥梁180座,隧道36座。建成后的纳晴高速将拥有两座刷新世界纪录的桥梁,其中六枝特大桥全长2023.5米,桥面距谷底水面净空315米,主跨径320米,最大墩高196米,其主桥墩高度、单跨跨径、桥长3项指标在同类型桥梁中均位居世界第一。乌蒙山特大桥主桥跨径270米,跨越阿志河谷及两侧斜坡建设,地面最大横坡接近65度,为世界首座钢桁腹杆-混凝土组合拱桥。
全长5219米的下坝隧道是纳晴高速全线最长隧道,由于隧道地处喀斯特地貌,当地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条件复杂,施工人员就像在豆腐脑中打洞,随时有突泥、突水的风险。为确保施工顺利推进,项目部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对围岩情况进行研判,遵循“雷达探测-结果检验-红外探水”的作业流程,前期使用超前地质雷达进行探测,并采取“超前地质钻孔及加深炮孔”的方式对预报结果进行验证,在富水地段附加红外探水,提高探测精准度的同时,确保了结果准确性,保障施工安全顺利推进。
在路面工程建设过程中,项目部创新采用“五合一”作业模式,统筹推进路面工程、交安工程、机电工程、绿化工程和房建工程建设。同时,在路面摊铺过程中首次实现国内公路工程长隧道中的无人摊铺应用,确保摊铺碾压一次成型,施工效率较传统模式提高近25%,显著提高了施工安全性和工程品质。
项目建成通车后,将加强贵州省西部地区南北向的交通联系,形成贵州与相邻的四川、广西联系的快速通道,以及四川、重庆等地经贵州至云南、广西的快捷通道,对完善贵州省高速公路网络、促进乡村振兴、推动区域资源开发等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