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期中复盘,钦州北高速公路在项目管理上亮点纷呈,在履约考核、成本控制、资金优化融合、风险防控管理、信息化运用,都符合中国能建的各项管理要求,在践行项目履约提升方面走在了其他在建项目的前面。”在刚刚结束的2023年工程项目期中复盘工作中,中国能建复盘工作组专家成员对钦州北项目给予了一致的好评。
钦州北高速公路是广西实施国家战略《广西高速公路网规划(2018—2030年)》中12条过境线之一。公路起自合那高速与兰海高速立体交叉米标互通,终点止于菠萝坪西南六钦高速,路线全长42.683公里,项目的建设将对打造“西部陆海新通道”,推动“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加强北部湾核心城市建设,构建区域交通路网具有重大意义。
2023年6月,钦州北高速公路施工现场正如火如荼大干快干。“部分路基段已经可以跑满120公里/时,提前体验了一把‘钦北速度’。”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商务管理部下沉督导干部胡鑫惊叹地竖起大拇指。从2021年开工至今,27个月的时间,“钦北速度”实现了崇山峻岭到平坦高速公路路基面全面贯通的奇迹。“真是不容易呀,项目中标后,我带着我们项目部领导班子跑遍了沿项目线的每个村庄、每条小路、每个山头,历时60天,才全部摸清项目沿线地形地貌、植被覆盖、路网交通、地下管线、输电线路、村组村俗、房屋布置、河道水源、地材分布等情况,这也为后续项目管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钦州北高速公路总承包项目负责人陈志伟感慨道。
“干”字当头,跑步进入履约赶考路
为高质量打赢项目“履约战”,2021年4月,管理人员进场之初,就在踏勘全线后,组织召开顶层设计大会,编制《项目实施计划》,细化业务流程、完善组织机构,统筹规划原材寻源、便道规划、场站建设、物资设备管理等工作,并细化制定项目部“334”工程建设51项清单,明确了各项重点任务的具体措施、时间节点、成果形式。
“我们采取了‘1个总包+4个工区’的管理模式,实现了有效资源集约和有力资源分散相融合,极大地提高了项目解决问题的效率和管理措施高效落地基层的问题。”陈志伟告诉记者,这是葛洲坝一公司继“田西模式”之后,在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模式上的又一次创新。“4个工区实行领导班子自领‘包保制’,确保实际落实清单过程中及时掌握整体工作进展情况,解决建设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在保质保量保安全的基础上不断夯实项目发展基础,系统推进管理水平大升级、大提高。”
2022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在钦州蔓延,钦州紧急采取全城静默管理。项目建设资源进场受阻,面对重重压力,建设者们没有轻言放弃。
“工期就是命令,工期就是号角,决不能坐以待毙。”陈志伟当机立断,立即前往市县政府,争取支持。
在多方协调下,重点项目物资运输通行证办下来了,一辆辆载满设备物资的运输车辆开始有序进场。全线参建单位协作推进,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施工生产,项目管理人员24小时驻场巡查,严格落实“闭环里施工照常、闭环外管控加强”工作要求,坚决守住项目零疫情底线。
向下俯瞰,建设现场灯火通明;向远遥望,运输车辆络绎不绝。陈志伟松了口气:在大家齐心协力、星夜兼程下,关键施工节点正如期推进,用汗水和实干,钦州北高速公路在履约“赶考路”上正全力冲刺。
强化技术攻关,按下创效“提速键”
“报告,钦江特大桥32号主墩0号块顺利浇筑完成。”6月4日凌晨,历经14小时40分钟日夜连续战斗,钦州北高速公路中的特大桥——钦江特大桥建设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也为项目履约按下了“提速键”。
钦江特大桥作为全线最重要的控制性工程,桥梁总长1.84km,主跨跨径245m。钦江特大桥肩负着项目能否在预定时间顺利实现全线通车的重任。“面对建设工期紧,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水平高,安全管理难度高,同时又跨越平陆运河,形成交叉施工现象,给钦江特大桥的建设增加了一定难度”,钦州北总承包项目四工区主任于赫一边检查工作一边说。
钦江特大桥主梁0号块总重量达5190吨,为超大型荷载现浇0号块。作为重量级超大工程,为确保顺利浇筑,项目部组织业内专家和工区、作业班组、试验、安全、质量、技术等管理人员召开安全技术质量专题研讨会,制定详细施工方案,细化施工任务。浇筑过程中,工作人员全过程跟踪,严抓现场质量,确保质量可控。
“钦江特大桥是我参加工作后建设的第一座矮塔斜拉桥,也是我职业生涯中参建的最后一个特大工程,一路走来,看着它落地发芽、壮大,我的内心是非常激动的。”钦州“责任田”总承包项目部生产副经理邓世清十分感慨地说道。
为了优化钦江特大桥施工方案,锚定建设一座高质量品质工程的目标,项目部组织专家技术团队,因地制宜,设计采用新型盘扣支架现浇施工工艺,吸收国内外建设的先进经验,解决了钦江特大桥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项目建设扫清了“拦路虎”,同时,项目部细化施工流程,制定节点目标,加强质量控制,强化履约考核,压实主体责任,推动了钦江特大桥建设跑出了加速度。
除了钦江特大桥,茅岭江大桥是全线唯一的跨航道水中施工桥梁。“茅岭江土质松软,雨季时间长,河床泥沙较多,水中基坑开挖深度超8.5m,安全风险高,对技术和设备都是极大的考验,严重阻碍了施工进度”项目部总工程师朱燕飞解释说。
为了啃下这块“硬骨头”,项目团队预先制作BIM模型,反复研究、试验,结合现场施工条件,最终因地制宜提出优化水中墩施工方案,采用现有道路配合一座现有桥梁作为纵向便道、筑岛平台作为茅岭江大桥地下施工平台的方式,既消除了施工期间安全风险,确保了茅岭江大桥工期整体可控,同时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国家新的土地法颁布实施后,项目面临工期紧,生产任务重的双重压力,项目部大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专题组织研究创新性地提出将路基传统现浇涵洞调整为装配式涵洞施工工艺,多次前往成熟项目专题考察学习,与国内多家设计院‘嫁接’优化图纸,践行中国能建项目管理十化的要求,组织工厂化施工效率高,在一手抓报批报建工作的同时,也完成了公司生产经营任务,还填补了公司装配式涵洞施工技术的空白。同时加强技术革新,实现了对控制性工程、施工便道、T梁结构形式等施工方案的优化,既提高了施工进度也推进了技术翻新”朱燕飞表示。
据了解,为了提升高速公路项目管理效率,增强精益化管理水平,助力公路工程建设领域数字化管理全面提升,钦州北高速公路项目建设还采用了全自动点焊机器人、高空巡检无人机、智慧工地平台等先进设备和技术,以科技创新助力质量提升。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通过技术优化赋能项目提质增效,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节约了项目建设成本,2022年,项目入选中国能建智慧工地“揭榜挂帅”样板工程。
革新团队建设,为优质履约“加码”
“干了这么多年工程,我还是第一次参加进场面试,内心有些紧张,问的问题都很专业,对我们的专业基本功提出了很大挑战,强化了我们不断学习。”桥梁一队负责人魏名太刚刚参加完项目部组织的承(分)包商负责人业务能力面试。
项目生产的主体是人,葛洲坝一公司钦州北总承包项目部为强化承(分)包商人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完善人员考核标准,制定了《承(分)包商主要管理人员面试工作方案》,对“四个责任体系”人员准入进行严格审查、面试,进场后,多维度考核,真正筛选出一批“敢担当、敢作为、善作为、实绩优”的承(分)包商,面试合格后方能上岗。
“这是项目部在人员管理模式上的一种创新,即强化了人员的履职尽责能力,又不断促进承(分)包商人员加强自我学习的意识。”据钦州北总承包项目部党支部副书记许文祥介绍,截至目前,项目部已累计进行4次面试,面试通过36人,清退7人。
“分包商只是我们的团队建设之一,最重要的是管理人员的选拔。”钦州北总承包项目部人力资源负责人周小东说道。项目部通过组织实施中层干部竞聘和大学生员工工区“双选会”、开展导师带徒,着重培养两层人才梯队,一大批优秀人才崭露头角。“许多青年职工在一线工作中已经开始独立负责许多关键部位,注重职工职业健康的建设,培育青年职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青年职工对项目部的感情更深,归属感更强。”
为激发团队的潜能,钦州北总承包项目部推行全面绩效考核,完善激励约束机制、量化指标,强化绩效考核结果在薪酬分配、福利待遇、岗位调整等方面的运用,真正体现“多、快、好、省”四劳多得,激发员工干事创业热情,全力推进项目建设。
高效建造,优质履约。在荔枝之乡钦州,一条自西向东的高速公路正在阡陌纵横的农田中穿行,它跨越波涛奔涌的钦江,仿佛一条即将蜕变的巨龙,向着八桂大地的未来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