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秦岭深山腹地中,有一支勇敢的探险队,他们不畏艰险,不惧困难,沿着崎岖的道路前行,穿过层层叠叠的林木,忍受着风雨寒冷的考验。他们的脚步坚定而有力,他们的眼神坚毅而热切,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串清晰的印记,证明了他们曾经到过这里。他们一路攀爬,一路探索,终于到达山顶。近日,宝鸡-汉中双回75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完成定位工作,在这背后是一个又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这一群人,来自中国能建陕西院电网工程公司和勘测工程公司所组成的终勘小组,负责宝鸡-汉中双回750千伏输电线路的定位工作。据悉,此段线路全长共计2*156千米,塔基664个,沿线海拔500-2100米,需翻跨险峻的秦岭山区,穿越40毫米的重冰区。其中线路所经过的凤县、留坝县和城固县山势高大,难以攀爬,需要临时开拓道路,为保证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定位工作,陕西院电网工程公司于2月21日派出经验丰富的胡砚喆带领曹亚龙、张勋、孙森林、李武绪、赵星宇、张凯和倪源宏组成“青年突击队”分赴三个县城攻坚克难,历经58天于4月19日圆满完成既定任务。
宝汉线路作为陕西院历年来最艰苦的工程,其特殊性在于“无路可走”,塔位所在之处普遍都有300米的高差,平地上行走200米可能只需要几分钟,但在这里,甚至得花费2个多小时的时间才能到达,可见其攀爬的难度。面对一座直插云端的巨峰,在没到达山顶之前,大家无心欣赏沿途风景,只是铆足了劲向前走,走过一道道横在面前的杂树枯藤,走过跨在河水上岌岌可危的独木桥,走过一座座山峰,直至塔位……
为了攻克深山里的塔位,陕西院电网工程公司和勘测工程公司沟通配合,在上山过程中互相提醒、相互鼓劲、齐心协力。“当心头顶的树枝别打到,前面路滑小心别摔倒,手给我来拉你一把。”这样暖心的话语是在野外勘测时大家说得最多的。最惊险的莫过于老娃山,大家只能在陡峭山腰处紧贴山体艰难前进,每踩一步,就会陷下20公分,周围杂土便会钻进鞋中;杨家沟的山上竹林密布,大家需要用力拨开竹子才能在细窄通道中迈开脚步,还需和前边队友保持一定距离才能防止被弹回的竹干打到;位于连三湾的塔位需要先行走4公里再翻越两座山头才能达到,那一天大家基本用时5个多小时才达到目的地;小河镇的塔位距离驻地较远,有时大家需要提前一小时起来,直到晚上10点才能回到酒店。另外,由于山里天气状况复杂多变,大家有几次甚至是在雨雪中完成了定位工作。虽有各种不利因素,但是在艰巨任务面前,他们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拼搏精神,始终没有忘记自己身上的责任,大家在一线奋战,在野外与恶劣环境奋斗,争取在最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工作。
在4月19日打下最后一个桩的时候,寒冷的秦岭山也逐渐回暖,似乎也祝贺着本工程的定位工作顺利结束。背负着时间紧、任务重的压力,工作组不负众望,最终以出色的成绩为公司交上了满意的答卷,为后续的工作提供了真实的第一手现场资料。
终勘定位小组的倪源宏说:“现在回想起大家所定过的每一基塔都思绪万千,我们憧憬着未来某天会在大家的足迹下耸立起高高的铁塔,能够在省内源源不断地输送电力能源,想到这里每个人的脸上也都露出了自豪和胜利的喜悦,大家欢欣鼓舞,同时也明白这不是结束,而这是新的开始,纷纷表示会以坚定的信念、扎实的能力保证宝汉工程的后续工作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