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培训走“新” 人才走“心” ——中国能建山西电建人才培训赋能企业发展

  “这次培训让我看到了自己的差距,找到了处理问题的重难点,也更加坚定了践行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信仰和信念,强化了项目优质履约的决心和信心,扛起建设集团一流企业的责任和担当。”这是中国能建山西电建兴县风电项目执行经理于利成在工程项目管理培训班的课后感言。

  “人才培养必须心中有数、手里有招、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近年来,山西电建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人才素质不断提升,骨干力量不断崛起,价值活力不断迸发,全面营造了尊重人才、培养赋能、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

  山西电建聚焦“双碳”目标,围绕企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新能源主赛道、主路径上精准发力,大力构建1+5+N”人才能建工程,着力构建人才强企221”建设,打造人才高地、创新高地“两个高地”,锻造企业家、创新家人才“两支”队伍,培育“一个核心”技术力量。围绕人才培育提质增速、人均效能全面提高的目标任务,系统搭建“学习型组织”,构建终身学习系统与大培训系统,线上线下双向发力,将培训业务与企业战略、员工职业发展有机结合,设置战略前瞻、政策解读、先进管理、技术突破、技能提升等各级各类培训,提升全体员工的学习力、思考力、创新力、执行力、沟通力,实现企业人才赋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通过线上线下的新型电力系统等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新时代新形势对能源发展的新要求、核心内涵、总体思路和关键方向。我们要充分发挥设计优势,在‘新能源+’的融合赛道上聚焦强链延链补链,不断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山西电建设计院副院长崔强感慨道。

  坚持问题导向,锚定发展目标,山西电建围绕理论建设、企业管理、技能提升三大模块开展线下培训,分层分类、深析需求,精准施训,将各类人才齐聚一堂,开拓思维,交流研讨,通过理论“强基”、专项“赋能”、实战“练兵”,让人才队伍得到全方位锻炼提升。

  今年以来山西电建线下组织培训95期,培训9158人次,完成年度培训计划的90.48%,围绕岗位必备、本职急需、现实薄弱等问题,找病灶、查症结,细分受训人员种类,按照不同类别,有针对性进行系统规划和分析,梳理出各类人员重点培训需求,设置科学合理、直击痛点的专业课程内容和不同形式的经验交流活动作为“营养套餐”,重点组织经营管理胜任力、投融资业务、项目经理等专项培训,实现了培训全覆盖、全落实、全转化。

  这其中,各培训班精彩纷呈、活力迸发。主题教育读书班暨中层干部轮训着眼干部履职能力与综合素质提升,设置专题党课和战略发展、能力提升、项目履约、守住底线等干部必修课,推动中层干部强基赋能、学思践悟。“产融结合”投融资业务培训聚焦业务转型促发展和产融结合稳增长、新能源项目全过程策划、新商业模式等方面,强化业务多边赋能。工程项目管理专题培训通过国家新能源体系构建与思考、项目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等等课程内容,全面提升项目科学管理水平和价值创造能力。首期“青马工程”培训班更是在原著导读、政策研读、数字化转型案例分析、结构化思维与精准表达等多种专业课程中,让学员在勤学善思中源源不断汲取养分。

  “工程建设单位人员点多面广分散,要想穿透式培训,必须把互联网的触角伸出去。”在线下培训“百花齐放”的同时,山西电建以“魔学院”“中研企学院”和“能建学习”网络平台为载体,搭建“三大线上学习平台”,壮大内训师队伍,持续推进精品课程开发,贯通大数据平台和网络平台,使广大职工培训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为“学习型组织”提供坚强保证。

  一部手机,一副耳机,就可以组成一个简简单单的学习场景。市场开发事业部的王越经常活跃在各个学习平台,是山西电建的“线上学霸”和“刷题大王”之一。他的笔记中写道:“我们要以价值创造为关键抓手,以能建智慧、能建方案、能建力量,抓机遇、抢市场,为努力再造一个高质量发展的山西电建贡献力量。”

  目前,“山西电建魔学院”课程开发172期,累计开发573期,累计学习总时长34144.14小时,平台使用学习率较上年同期增长50.41%;“中研企学院”累计学习总时长16386.19小时,平台使用学习率较上年同期增长37.68%;“能建学习”累计学习总时长171277.8小时,平台使用学习率较上年同期增长25.51%。如今,“求知若渴”已经常态化,学习充电也已经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新风尚。

  人才乃成事之本、人才乃强企之基。山西电建在人才培养上走“新”更走“心”,思路更清晰、标准更明确、业绩更优秀。上半年,山西电建新签合同额突破百亿,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同比增长22%18%各项指标再创历史新高,位居集团电建企业前列,这样的“电建气象、电建作为、电建成绩”,得益于全体职工锚定战略目标,汇聚人才势能,以学促干、积极求变,塑造了企业转型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未来,山西电建将持续凝聚共识,激发干劲,健全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走好人才强企之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