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林梢,树影婆娑,背灼天光,汗水印渍。
九月的子午岭,烈日依旧当头,一点都不见初秋萧瑟的风光。伴随偶尔出现“有蛇”的惊呼,一群身着印有“中国能建甘肃院”字样蓝色衬衣的人,在近乎垂直的山头、小心的攀爬着。
“这坡也太陡了,你脚底下走稳些......”
“仪器放着我来背,逞什么强......”
“林子太密了,跟紧点别掉队......”
子午岭,古人云“竦峙袤延,形势若天堑”。这一声声提醒与叮嘱,更带着几分壮胆的意味。
林木繁密,无畏荆棘,一往无前。有着17年勘测工作经验的侯鹏博,在爬山的时候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先去前面看看”。他右手执着GPS,左手拿着图纸,话音未落,再抬头看到的就是他大步前行的背影以及人穿过树林,簌簌落下的叶子。因为他常常是第一个到达塔位的队员,所以被同组的成员称为“前哨”。“我们都没办法想象,一个膝盖上贴着膏药的人,爬山怎么还能比年轻人快”。同组去年刚参加工作的测绘队员汪江涛说道。
在长达17年的勘测工作经历中,侯鹏博穿梭于崇山密林,跋涉于雪山戈壁,两腿的膝关节早已出现了程度不等的磨损。提到膝盖,席地而坐靠在树边休息记录数据的他抬起头“这有啥好说的,我们干勘测的嘛,都一样,这又不是什么大问题,再陡的山我们都还能爬”。他随手抹了一把快滴进眼角的汗,迅速低下头,又在记录本上唰唰的写起来。
泥泞颠簸,满心牵挂,皆为坦途。1990年出生的伏明星,还有2个月,就要当爸爸了。可是他已经连续89天,没回过家。
几个月来,从平凉到阿克塞,从瓜州到武威,从金昌最后辗转至庆阳,他风尘仆仆,一路未歇。陇东直流项目是伏明星2020年进院来,干的第一个特高压工程,他特别珍惜这个机会。“我媳妇一直是世界上最支持我的人”。刚爬上一处平地的伏明星靠着树,气喘吁吁。伏明星妻子的预产期在11月,整个孕期,他辗转各地,几乎没回过家。“我媳妇之前睡眠特别好,但是最近肚子太大了,晚上老是睡不着”。他突然哽咽了一下,抬起手用手背抹了一下眼角,像是在擦汗,又像是在擦泪。怎么可能不愧疚呢,对家庭,对妻子。“我是马上要当爸爸的人了,我媳妇说,我要有当父亲的样子,既然不能一直陪着她,那就一定要把工程干好”。伏明星扛着仪器又开始爬山,风吹过林梢,脚下灌木丛生,但是他走的一步比一步坚定。
山高路远,心有所盼,能量无穷。前不久,加班制图至深夜的外业队长花春亮,在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崴了脚。本来应该在家休息的他,依旧出现在了子午岭的山头。他将自己大半身的力量,依托在右手执着的拄拐上,一步一步的向上攀爬。“这个工程电压等级高、难度大,前期公司各部门相关业一起做了大量的工作,我也一直都跟着,这次终勘出工,我如果不来,实在是放心不下”。
花春亮用拄拐拨开挡在前面的树枝灌木,压低身子,从灌木间隙中钻了过去。“我们负责的这段线路,90%的塔基在林区,路远林密,GPS信号接收比较困难,所以常常会影响塔基测量的效率”,刚穿过一片灌木丛,他顿住脚步,摘下帽子,大口喘着气,平复了一下说,“这并不是什么问题,我们有两个科研项目成果,《电力无人机大比例尺航测技术应用研究》和《基于倾斜摄影的电力三维实景建模技术应用研究技术报告》已经转换成生产力了,我们充分利用其三维选线平台,不仅服务于庆北750千伏输变电工程、甘肃兰州秦川750千伏输变电工程,在陇东-山东±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上也大展身手,以后不管什么工程,我们的科研项目,肯定都能用得上”。他说完腼腆的笑了一下,戴好帽子,又开始向前走。
不知道爬了多久,勘测小组终于到达一处较为平缓的山坡,没打算休息,他们迅速卸下背包,拿起仪器,开始工作。测量、记录数据、打桩,他们重复着已做了上千甚至万遍的动作。子午岭的风吹散落叶,飘在他们的肩头,爬完山还没来得及擦的汗水,滴落在GPS上,随手一擦,眼前偶尔掠过不知名的飞虫,摆摆头躲过,没有什么能影响他们。
阳光穿过繁密的树枝,映在灌木丛的空地上,成了一片一片的光斑。过了很久,花春亮喊了一声“收工”,勘测组的队员们跺了跺脚,甩了甩手,不约而同的用手捏了两把后脖颈,他们有人扛着仪器,有人提着袋子,有人拿着图纸,互相提醒、叮嘱,开始下山。
外业队长花春亮拄着拐,依旧走在队伍最后,慢慢踱步,小心的朝坡下走着。“前面山高,林子密,跟紧我啊”,一声提醒,忽地惊起了林中飞鸟,落叶簌簌,子午岭的山头,只留下了风吹树梢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