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7点11分,由中国能建华北院参与设计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送端站布拖±800千伏换流站正式进入商业运行阶段,输送功率2100兆瓦。
“水从天上走,电从远方来”。这个夏天,川苏两省之间,新增的这一条“绿电”输送大动脉,将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水电输送至江苏。工程整体投运后,输送功率可增至800万千瓦,每年输送电量将超过312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江苏标准煤消耗140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2542万吨,有力保障华东地区中长期电力供应。为优化长三角地区能源结构、助力“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有力支撑。
篇章一:缘起
历尽艰辛,建一座电站,众志成城,树一座丰碑。
曾经,在北纬27.2度的川滇交界处,有一片世外桃源。这里人迹罕至,静谧遥远的群山中,湍急的金沙江流过,有一群白鹤,翩翩起舞于沙滩,人们便有了一个诗意的名字:白鹤滩。
大凉山,川滇交界,85年前,刘伯承与彝族首领小叶丹彝海结盟之地,由于其复杂险峻的地势,交通不便,成为四川乃至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2018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大凉山腹地,看望为中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彝族群众,总书记"比大凉山还宽厚的爱"坚定了凉山人民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建设白鹤滩水电站,有助于将川滇水利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带动两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条自西南向华东的能源大动脉—±800千伏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正逐步由构想成为蓝图,并将最终变为现实。
而今,白鹤滩水电站的建成投产,让这里成为了万众瞩目的焦点。她是头顶炫目光环的大国重器,是世界上在建规模和单机容量最大的水电工程,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将大国重器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工程之一。
虽然白鹤滩水电站2013年才开始动工,可对其的计划与勘察,却持续了足足半个世纪。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水利学家们就认为金沙江是绝佳的水电站选址,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各种客观条件,我们无法修建水电站。
之后人们也不曾放弃,始终在谋划这这份伟大的蓝图,历经磨难、艰苦卓绝的努力,绘构想为蓝图,并将最终变为现实,几代人心怀期许白鹤滩水电站涅槃而生。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绿色发展进程,已经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篇章二:转化
时光流转,夏至来临,大凉山万物勃发,千岩竞秀。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特木里镇,世界占地面积最大的特高压换流站——±800千伏布拖换流站,静静地躺在大凉山苍翠的山峦起伏之间。
100多公里外的白鹤滩水电站百万千瓦装机的水轮机组发电之后,水能转化为电能,一段“长途旅行”就此开始。旅行的第一站,即是布拖换流站。在这里,电流要进行一次“变身”,从交流电变成直流电。
华北院布拖项目经理告诉我们:“简单地说,特高压换流站的作用就是把交流电变成直流电,同时把电压升高到特高压级。与交流工程相比,直流工程架设线路导线更少,占用的通道面积更少,这样可以节省材料、安装、运输的费用。而且,直流电可以实现超长距离的运输,同时也更加稳定。从直流工程投资额构成来看,换流站要占约一半左右,是特高压工程的关键。”
走进世界最大换流站布拖±800千伏换流站现场,视线之处,都是参建者们建设成果的有序陈列。双极高低端阀厅、主控楼、综合楼、GIS厂房等主要建筑伟岸挺立,换流阀、交流滤波器、低端换流变压器以及各种出线设备都通过线缆连接,为工程带电投运打通“神经脉络”。
布拖±800千伏换流站采用两个800kV换流站与一个500kV变电站三站同址合建,占地面积62万平方米,相当于87个标准足球场大小,是目前世界上建设规模最大的特高压换流站。“三站合一”式的建设,总共可节省投资3亿多元。
在流站设计采取了三维设计理念,不断创新设计服务模式,实现了全站电气安全净距智能校验,全专业综合碰撞检查和钢结构精细化设计,为特高压工程智慧工地全过程实施,提供了技术保障。
“‘西电东送’最大的难题就是距离远。”经过换流站的“变身”,电力变得更加稳定,损耗更小,更适合长途运输。
换流站外,数百个输电铁塔一路向东,翻山越岭。从这里出发,白鹤滩水电站的清洁水电,将直接送达江苏,点亮华东地区的万家灯火。
篇章三:腾飞
抬头遮天树,低头藤缠路。
袖带晨露鞋盖土,翻山越岭日当午,雾散塔位出。
定位多险阻,落成何所图?
三百铁塔巅峰起,崇山峻岭作基础,线破云卷处。
2019年岁末年初,正值鄂西北隆冬时节,“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在崇山峻岭中,在千沟万壑间,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不畏艰险与苦寒,战高山斗冰雪,挥洒汗水“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战在白鹤滩—江苏±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的终勘定位现场的华北院新员工于少腾底写下了这样的诗句。
华北院参与的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工程和送端接地极线路工程,位于渝鄂交界山区,沿线均为高山大岭地形,沿线海拔最高达1800米,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交通、天气条件十分恶劣,是整个工程中地形最复杂、海拔最高、条件最艰苦的部分。线路涉及湖北段和四川段重冰区,设计覆冰厚度20mm及以上重冰区占比45%以上。这也是华北院承担的最高电压等级、重覆冰区段最长的线路勘测设计工作。
针对地形、地质条件复杂、覆冰重的特点,华北院成立了勘察、电网、技经部门组成的专业攻关小组,开展科技项目《重冰区条件下铁塔优化设计》,对重冰区条件下不均匀冰、脱冰跳跃等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攻关,做到了路径优化、控制大档距大高差,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综合造价经济合理;从路径方案选择与论证、重冰区铁塔设计,到海拉瓦选线、塔基定位、重冰区不平衡张力逐基校验、林木砍跨结合,各阶段深入工作、深化设计;针对30mm重冰区跨越恩渔I、II、III回500kV线路,在20mm重冰区跨越了±800kV祁邵线等重要交叉跨越,邀请国网、规划院及行业有关专家进行了专题现场踏勘和咨询会,通过冰区调查与确定,多方案对比论证,确保了重冰区跨越设计方案合理性和施工方案的可行性。
如今3年过去,当年的新晋员工,已经锤炼成能独当一面的设计达人,再回想那段时光,他说道:“这或许是最苦最累的经历,但也是人生最美好的回忆。雨水打湿衣襟,不能浇灭热情;尘泥染黑脸庞,不能遮住坚定的目光;雪花覆盖山路,却在火热的心上瞬间挥发。黑夜中,责任让我们独守孤灯;阳光下,信念使我们众志成城。”
铁塔耸立,银线飞架。当蓝图变为现实,华北院人由衷喜悦,多少个晨晖月夜,多少次跌倒爬起,多少人聚少离多,只愿工程顺利完工,为群众带去光明;只愿彝族兄弟生活小康,祖国繁荣昌盛!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条江流过了历史岁月沧桑,见证了每一场巨变。历史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沧海桑田进化的时间线上,泥沙终被淘去,钻石般的品格却永射光芒。如今中华儿女凭借智慧和科技的力量,化水为电、润泽苍生,华北院电网人,在即将迎来建院70周年的发展历程中,每一刻都在用满怀的热爱和责任守护着这片美丽的河山。
携燎原火种反哺神州,铸纵横交错电力高速,为我华夏河山只此青绿!
跨恩渔3回
布拖(建昌)±800kV换流站夜间美景
布拖(建昌)±800kV换流站傍晚美景1
布拖(建昌)±800kV换流站交流滤波器场1
布拖(建昌)±800kV换流站全景图
布拖(建昌)±800kV换流站全景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