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如黛,近水含烟,薄雾轻拂初阳淡。繁花新叶逐香尘,袅袅清幽撩人面。
在春日的映衬下,西林县驮娘江上的塔吊机不停运转,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田西高速正如火如荼建设,一条“振兴路、致富路、民心路、发展路”正改变着这座位于广西最西端小县城落后的面貌,串起了16万广西各族人民的乡村振兴梦。
“购”出新路子,“go”向新生活
位于西林县那劳镇那宾村的金橘利贫困村集体经济农业产业园内,放眼望去,郁郁葱葱的贡柑树铺满了整个山坳,预示着今年又是个丰收年。
“产业园是26个村的集体经济资产,我们通过外销贡柑,让各村每年都有稳定的收益。”产业园负责人邓迎春介绍。“最近两年因疫情影响,再加上交通运输不便,贡柑的销路成了问题,很多贡柑都烂在了树上,村里着急,我更着急。”邓迎春说。
作为驻桂央企,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田西高速项目公司在了解到情况后,主动找到邓迎春采购贡柑,同时动员各参建单位共同采购。
“自从葛洲坝人来了,贡柑的销路就打开了,他们每年都从产业园采购贡柑70000多斤,我再也不用因为贡柑销售不出去而发愁了。”邓迎春满怀感激地说道。
自田西高速各参建单位入驻西林县以来,积极履行央企社会责任,用心用情持续开展消费帮扶,通过将当地农副产品引入项目食堂和发放给员工,每年消费帮扶金额超1000万元,有力推动了西林县产业兴旺,开启农民致富新生活。
旧貌换新颜,愿景变实景
在西林县马蚌乡马蚌幼儿园内,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充满整个操场,他们在崭新的塑胶跑道、滑滑梯、跷跷板、秋千和泡沫板上欢快的玩耍,安全护栏、花卉绿植、玩具学具应有尽有,教职工宿舍和食堂焕然一新。
然而,你想不到,在这以前,马蚌幼儿园只有一栋老旧的教学楼。教学楼外的空地是泥巴沙地和一小片水泥地,没有其他的配套设施。 “孩子们玩耍的地方除了这片粗糙的水泥地,就是教室里。有的孩子调皮,一不小心摔上一跤,膝盖都要磨出血的。幼儿园四周也没有护栏,很不安全。”园长梁小妹回顾道。
田西高速施工六部得知情况后,主动出资出力修缮幼儿园,修建操场、铺上塑胶地垫、设置安全护栏、为园里食堂和教职工改建宿舍场所、捐赠了100盆花和大批的玩具、学习用品……一个多月后,幼儿园面貌一新。
“这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大人们都外出打工了,留下孩子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幼儿园就是孩子们成长的乐园。葛洲坝人帮我们修缮了幼儿园后,现在我们活动场地更加平整了,教学娱乐设施更齐全了,孩子们也更加开心了。”梁小妹看着玩耍的孩子们动情地说。
除此之外,田西高速各参建单位还主动为地方乡镇修筑便道、修建水池,增加了乡镇的“颜值”,也增加了地方乡村振兴的信心。
把路修通就是最大的民生
要致富,先修路。作为广西最后一个不通高速的县城,西林县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库”于一身的山区农业县。因其土地肥沃、物产丰富、气候宜人、生态优良,有着优质稻、果业、茶叶、火姜、油茶、水产、特色养殖业、铁皮石斛为主的林下经济,有着“中国沙糖桔之乡”、“中国桫椤之乡”、“全国十大生态产茶县”之称。
“过去因为不通高速,西林县的农副产品外销成了最大的难题,农产品种得再好,运不出去,或者运出去不及时,卖不出好价钱,这大大消减了村民致富的信心,很多村民也因此背井离乡外出打工。”中国能建在西林县的挂职干部,西林县委常委、副县长覃海珠介绍。
修一条路,造福一方百姓。田西高速的建设,让西林县村民看到了曙光。在建设期内,各参建单位不仅通过消费帮扶有效解决了当地农副产品滞销问题,同时也解决当地一大批村民就业问题,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既照顾老人孩子,又有了稳定收入。
道路通,百业兴。高速公路建成后,将大大缩减西林县到百色市和出区出边的距离,为农副产品运输提供一条快速通道,也将推动西林县融入广西“南向、北联、东融、西合”全方位开放发展新格局,实现西林县经济高速增长,人民幸福指数大幅提升,贫穷落后面貌焕然一新。
“田西高速开工建设以来,我们就将其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始终高效推进项目,克服了两个建设年疫情影响,将提前一年迎来了通车年。”田西高速项目公司党支部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苟永平说,“今年我们全线1.2万余名建设者正日夜奋战,全力奋战年底通车目标,力争早日打通这条‘振兴路、致富路、民心路、发展路’,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为迎接田西高速公路通车,西林县委政府已提前做好产业对接,同时谋划建设十万亩水果、十万亩茶叶、十万亩油茶、十万亩以铁皮石斛为主的林业经济等4个“十万亩”产业,以产业促振兴,让田西高速真正成为当地百姓稳定增收致富的幸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