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能建中南院牵头勘察设计的埃塞俄比亚—肯尼亚±5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简称“埃肯直流输电工程”)顺利完成带电调试,进入试运行阶段,标志着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首度完成牵手。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东北部,东与吉布提、索马里毗邻,西同苏丹、南苏丹交界,南与肯尼亚接壤,北接厄立特里亚。高原占全国面积的2/3,平均海拔近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在“一带一路”这辆高速列车的牵引下,埃塞与中国的距离正在越走越近,被称为“东非电力高速公路”的埃肯直流输电工程项目,是埃塞与肯尼亚两国政府间规划的重点骨干项目,是非洲大陆首条跨国直流输电联网工程,也是东非第一条高压直流输电线路。其中,埃塞俄比亚境内445千米输电线路及两个中继站等配套设施标段由中南院牵头勘察设计。
本段工程于2016年8月1日开工建设,2018年2月按期完成工程建设。按照世界银行环境、安全、健康、社会(ESHS)管理体系要求建设,采用中国直流输电技术标准,主要设备均由中国企业制造提供,带动国内高端电工技术服务和装备出口超4亿元。
细针密缕 寻幽入微
埃肯直流输电工程是国网中国电力技术装备有限公司承包的第一个世界银行(非洲银行)投资的EPC项目,由第三方(德国LI、意大利的CESI和ELC联合体)进行全方位监管,线路勘测设计、绝缘配合、设备选型以及试验必须完全遵循欧标(EN)、美标(ASTM)、IEC和IEEE等国际性标准,技术难度大、外部条件异常复杂。
中南院的“攻城狮”们天生喜欢迎难而上,他们多次赴埃塞俄比亚与业主和咨询公司进行广泛沟通,用技术和勇气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充分发挥了设计龙头作用,在前期沟通、现场踏勘、项目评审、图纸设计、铁塔试验、技术交底、图纸会检、现场工代、质量监督等各个环节,付出了辛勤的劳动,确保了工程如期竣工投运。
栉风沐雨 砥砺前行
2015年12月,根据公司统一部署,五十余名中南院人分批陆续奔赴埃塞俄比亚KONSO、YABELO、MEGA等地,全面开展为期两个月的终勘定位工作。
在素有“非洲屋脊”之称的埃塞俄比亚,埃肯直流输电工程要穿越两百余公里的原始森林无人区,沿线白天最高温度可达50摄氏度,暴雨频袭、疟疾高发、交通困难、物资匮乏。
忆昔抚今,工程主设人胡守松说:“埃塞项目对现场的勘测、设计与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考验前所未有。我们不断创新工作模式、简化流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通过现场调整路径和排位方案解决问题,国内国外展开攻关,以明确技术方案,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
中南院埃肯终勘团队发挥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团队精神,用双脚丈量“非洲屋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线路的所有终勘定位工作。
业主项目经理瑞塔对中南院人的专业、敬业素养赞不绝口:“我非常愿意和他们一起工作,他们的精神时刻鼓舞着我,给我不断学习的动力。”
一理贯之 厚积薄发
回首工代生活,既经历了与业主、咨询、监理唇枪舌剑解释设计的过程,也承受了总包和施工联合起来追责设计的压力。
由于中西设计模式、思维方式的差异,同一个问题往往要反复解释、论证甚至结合现场见证才能使其彻底信服,这过程的背后,还有来自总包和施工随时可能追责设计的压力。国际工程的开展之艰难可见一斑。
在外工代期间虽然十分艰难,但不管深夜还是清晨,背后始终有着强大而又及时的中南院技术团队作支撑,现场工代从来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传道授业 播撒理念
2018年初,埃塞俄比亚电力公司派出业主工程师一行12人到达武汉接受中南院的专业授课,培训时间长达35天。
此次培训工作时间之长,内容之丰富,在近年来中南院海外工程中尚属首次。在长达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从陌生到成为好朋友,坐而论道,语言不是障碍,国籍不是距离。在毕业典礼上,业主工程师代表真诚地说:“没想到老师们如此年轻,更没想到年轻的老师经验却如此丰富,讲解如此细致,感谢你们,中国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