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着汽车沿肯尼亚斯瓦克河旁的小径行驶十五分钟,便到达了Kathulumbi医疗中心。该中心位于Kathiani地区,隶属于肯尼亚Mbooni郡。这里有一座新建的妇产楼,半年前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出资修建完工。
待诊厅旁,33岁的玛丽·姆维卡利正温柔地用Kikamba方言唱着摇篮曲,哄着出生不久的儿子米卡尔。米卡尔的头圆溜溜,戴着淡绿色的针织帽,巧克力色的皮肤在阳光照射下映衬着光泽,见记者拿起相机,竟配合地露出甜蜜的微笑。
玛丽与儿子米卡尔
玛丽这次来到中心,是为了给孩子接种疫苗。“这是我的第二个孩子,老大已经十岁了。第一次怀孕时,我们地区缺乏妇产科设施,我要去四十公里以外的Wote镇医院就诊。但如今这里有了妇产楼,我们可以就近安全分娩了,米卡尔便是这里最早被接生的宝宝之一”。和玛丽一样,其他上百名在该医疗中心接受妇产服务的母亲也有着相同的经历。
护士长梅西为准妈妈们讲解备孕事项
“新建的妇产楼拥有10张床位,上个月我们便接生了12个宝宝”,说到这里,中心护士长梅西·姆索满脸笑容,为这一变化感到骄傲。“在这个妇产楼建成之前,很少有妇女来接受产前、分娩和产后护理,因为当时缺乏基本设施和产房”,护士长梅西回忆道:“以前病房很混乱,孕妇要与男性患者共用一个病房,经常会受到嘲笑,这无疑损害了妇女的尊严,迫使大多数产妇宁愿在家中分娩,导致新生儿死亡率高,我们都非常痛惜”。
护士长梅西与妈妈们在妇产楼前交谈
护士长梅西有信心地说道:“自从这个产房建成后,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减少在家分娩的情况。目前医疗中心为100多户家庭提供妇产服务,我相信未来有更多妇女接受专业服务,且不再有尊严受损的担忧”。管理该中心的医护人员还包括其他四名护士、一名实验室技术员、一名教育专家和两名社区卫生志愿者,她补充说:“我们会对孕妇实施基本的产妇健康培训,包括营养搭配、孕期危险信号,比如压力、出血、疲劳、出汗等,还会进行产前和产后的谈话。自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为我们建成产房后,一些妇女甚至远道而来,接受护理和分娩”,梅西热情洋溢地说道,话中充满了自豪。
【延伸阅读】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部,位于肯尼亚东南部Kitui和Makueni郡交界处,属于肯尼亚斯瓦克多用途水利开发项目一期大坝工程,是肯尼亚当前单体在建的集大坝、供水、灌溉、发电于一体的最大的综合水利枢纽项目。该项目是中国“一带一路”项目,也是肯尼亚实现2030年远景发展规划和“四大发展目标”的旗舰项目。
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自肯尼亚斯瓦克大坝项目开工以来,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配套项目如雨后春笋般落地,包括修缮16所当地中小学,新建9座医院功能楼和药房,开凿6个水井,修整主干道路等,这些举措,均由项目总承包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牵头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