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追随光的足迹

12月6日,中国施工企业管理协会官网公布了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奖名单,中国能建中南院EPC总承包的中广核当涂县大陇镇双潭湖26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成功入选,成为获得"国家优质工程奖"的首个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光伏+"模式

安徽当涂山青水秀,物华地灵,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在翠峰嵌崎的青山脚下,长眠着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由中南院EPC总承包的中广核当涂县大陇镇双潭湖26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就坐落在诗仙李白七次游历的当涂县。历史与现代在此穿越,文化与经济在此交融,一群中南电力人追寻着太阳的"足迹"来到这里,建起一道水上光伏的靓丽风景线。

中广核当涂县大陇镇双潭湖26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是国家发改委批复的2019年第一批平价光伏项目,站址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大陇镇双潭湖堤坝内,利用湖面6000亩,建设容量260兆瓦。项目于2019年9月16日全面开工,历时98天,于当年12月22日投产发电,提前实现合同目标。

工程投运以来,不仅"电力十足",在社会、环境方面也效益显著。作为当年国内单体最大的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将现代新能源产业与传统渔业生产有机融合,采用板上光伏发电,板下渔业养殖的"光伏+"模式,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创造"光伏+"效益,走出一条一地多用、生态友好的绿色化发展道路。

碧水良田,草木葱茏,现代化的光伏海洋与风光迤逦的田园景象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生态和谐的美丽画卷。

"创新+"设计

中南院充分发挥以设计为引领的EPC总承包管理优势,创新设计,优化设计,取得显著成果。

合理预留水上通道,有效节约用湖面积,光伏板布置整齐美观,方便后期运维及渔业养殖,真正的体现了光伏电站的渔光互补。采用直流1100伏330瓦多晶硅组件,125千瓦组串式逆变器及3.15兆瓦光伏标准化单元配置,保证了光伏电站光伏厂区高性价比、高可靠性;箱变基础平台采用热浸锌钢预制平台,在箱变钢平台下方设置钢制成品储油池,防渗漏油,缩减工期的同时,从根本上减少对湖水的污染,践行绿色环保要求;工程配套220千伏升压站创新性采用预应力管桩高桩平台设计,根据地形特点,采用架空大平台布置方案;生产区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一次、二次设备均采用预制舱方案,在降低工程造价的同时缩短了工期;选用华为智能SUN2000组串逆变器,采用载波通信替代R485有线通信,充分保证数据快速传输。为实现电站按远程监控,预留网络控制接口,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 "、"集中控制"提供强有力支持,方便业主运维,得到业主充分肯定。创新性的设计光伏接地系统,对交直流容配比进行优化、对支架及桩基基础进行设计优化,在保证业主利益的前提下为EPC创造价值,在此基础上获得行业QC活动三等奖3项、电力建设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3项。

正是这一系列"创新+"设计,在保证安全可靠地前提下,有效地提高了施工便利性,大大缩短了工期,打造了精雕细琢的优质工程。

"追光+"团队

2019年8月,走进项目现场的是一支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青年团队。4个月工期,完成6000亩湖面260兆瓦光伏装机、18.4公里220千伏送出线路和1座220千伏升压站建设,10万根混凝土预应力管桩打入湖底,62基塔基础浇筑、组塔和架线,72台箱变吊装,11880吨支架安装,817400块330瓦高效多晶光伏组件安装,施工高峰期约2000人、平均800人长驻现场,高峰期约500艘船只穿梭于工程水面……

这一串串数字折射出中南电力人敢打敢拼、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以及严谨、务实、敬业、敏行的良好作风。

水还是那片水,人还是那些人。中南电力人用过硬的专业知识、坚忍不拔的精神品质,在湖面架起光伏板,让不竭的阳光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提供可靠资源,用光伏新能源谱写出科技、环保、经济、民生多方共赢的美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