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2013年至今,中国能建华东院系统规划研究中心发挥其所在能源(电力)领域的专业优势,已经累计选派20余人次前往1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参加了10多项能源/电力工程建设。这些责任心重、业务能力强的同志们从项目前期的尽职调研,到涉网系统的技术谈判,再到施工阶段的现场服务,在世界各地留下了奔波忙碌的身影,洒下了辛勤劳作的汗珠,给电力短缺的国家和人民送去了光明,为"一带一路"电力工笔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哥伦比亚前期调研:不忘初心,攻坚克难
哥伦比亚位于南美洲大陆北部,自然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市场潜力巨大。为改变电力供应不稳定的状况,哥伦比亚政府积极发展电力建设,鼓励更多本土和外国投资进入电力行业。
2019年10月中旬,华东院系统规划研究中心系统室刘景晖一行3人奔赴远在万里之外的拉美国家哥伦比亚,开展La Luna 2×375兆瓦燃煤电站项目的前期调研工作。作为系统专业代表,刘景晖同时参与了电力尽调小组和市场尽调小组,辗转于哥国的巴兰基亚、波哥大、麦德林和巴耶杜帕尔4座城市,先后在SLOANE公司、项目现场、电网公司、调度部门以及投资银行留下了匆匆的足迹。经过这次历时11天的哥伦比亚调研之旅历经艰辛,他全面体会到了一个项目前期开发在技术、市场、融资等方面的种种艰难与不易,面对困难险阻,他和华东院成员团结协作,拿出加倍的诚意和耐心,与各国工作人员通力合作,克服种种差异和障碍,有力地推进了项目进程。
在波哥大与SLOANE公司讨论技术问题
在海外项目的开发前期阶段,更多像刘景晖一样的系统规划青年工程师们时刻谨记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秉持为祖国干事业的决心,坚定为企业争荣誉的信心,努力为华东院拓展海外业务市场尽自己的一份责、献自己的一份力,在新时代做一名一往无前的电力逐梦人。
柬埔寨技术谈判:使命蕴心中,责任担肩头
说起柬埔寨,很多人脑海中的印象可能是神秘悠久的寺庙、壮丽宏大的吴哥窟,是一个可以满足人们诗与远方的浪漫国度。
2019年11月初,中心系统室卢山和网信室张俊因柬埔寨200兆瓦双燃料内燃机电站项目涉网系统的需要,来到柬埔寨首都金边。站在有着"东方多瑙河"之称的湄公河边,满眼望去,炎热、疾病、贫穷正侵蚀着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原来"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才是这里的真实写照。
华东院赴柬的两位涉网专业青年,承担着设计以及协助总包的任务。他们行进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土路上,摆渡在烈日炎炎的湄公河畔,踏勘在暴雨过后泥泞的项目现场,与驻地的同志们一起完成升压站设计方案的讨论工作,与柬埔寨国家电力公司进行技术谈判,顺利完成了涉网系统基础工作。
柬埔寨200兆瓦内燃机电站现场踏勘
工作期间,卢山和张俊看到除了大量的中国工程公司,还有餐饮、食品、烟草等各行各业的民企在柬埔寨投资,这些都已真真切切地促进了两个国家的共同繁荣和两国人民的深厚友谊。回忆本次工作过程,卢山和张俊坚定地说:"柬埔寨电力十分紧缺,不仅生产用电不能满足,居民生活用电也时常难以保证,柬埔寨200兆瓦内燃机电站项目是意义重大、急难险重的民生工程。我们心中的使命感油然而生,真心希望用自己的绵薄之力为这里的人民早日送去光明"。
巴基斯坦工地代表:知行合一,打出奋斗的"组合拳"
巴基斯坦卡拉奇核电项目是中巴两国政府合作项目,是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落户海外的第一个工程项目,也是历史上我国核电出口海外的第一个项目,具有重大政治意义,被巴基斯坦总理纳瓦兹•谢里夫誉为该国"电力供应的重要来源"。
2019年11月初,为配合卡拉奇K2/K3核电站倒送电的需要,中心智能电网室的"90后"季珉杰有幸参与了这项工程,并开启了他的第一次海外工代之行。在现场服务的过程中,相比之前在国内的工作,季珉杰接触到的专业范围更广泛,遭遇到的工作情况更复杂。季珉杰凭借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和专业水平,以及国内同事及时给予的技术支持,圆满完成了本次工代任务,11月底卡拉奇K2/K3机组倒送电成功。
卡拉奇K2/K3核电站现场
2019年12月12日,华东院收到了中核中原卡拉奇K2/K3项目部从卡拉奇现场发来的感谢信。在巴基斯坦现场服务的"历练"中,这位"90后"将平时学习的电力知识充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来,知行合一,打出了漂亮的"组合拳"。
津巴布韦现场收资:贡献中国智慧 创造新共赢
位于非洲南部的"石头城"津巴布韦是个古老神秘的国度,那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着粗狂的自然风光。曾有"非洲小巴黎"之称的首都哈拉雷有着现代化的写字楼、鳞次栉比的商业建筑、车水马龙的街道,但到了夜晚,美丽的城市就失去了光彩,时常隐藏在一片漆黑之中。
2019年6月22日,系统室的卢山怀着激动和忐忑的心情踏上了非洲大陆。本次海外出差任务是去津巴布韦电力供应局(ZESA)收集资料,以支撑津巴布韦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必要性和投资估算。此时正值非洲冬季,津巴布韦最大的卡里巴水电站受阻于持续不断的低水位,导致该国每天长达17个小时的严重停电,并且电力成本飙升300%。
夜幕降临大伙儿讨论方案时只好采用最原始的方法"用火照明"。经过数晚的摸黑工作,让卢山深刻明白此项工程的顺利建设将切切实实地为津巴布韦电力输送提供有力保障。
津巴布韦输变电工程现场点火照明讨论方案
卢山事后回忆到:"这次出差,我看到大量的各行各业的中国公司和民间企业在参与津巴布韦的建设,促进了这个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实现两国的合作共赢。同时‘一带一路’也是一面镜子,通过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交流,大家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携手发展、共同提高,我想这也是它的另一个意义所在吧。"
土耳其集中工作:连接欧亚的重要桥梁
地处欧亚大陆交通要道的土耳其是古丝绸之路重要门户,现在仍是"一带一路"上连接欧亚的重要桥梁。我院承担设计的土耳其胡努特鲁2×660兆瓦燃煤电厂工程是中国"一带一路"和土耳其"中间走廊"倡议下的重点项目,也是迄今为止中资企业在土耳其最大的直接投资项目,实现了中国设备、技术、资金的抱团出海、共同走出去。
2019年5月,当地时间清晨5点,中心智能电网室的王盛乘机抵达土耳其,这已是他第四次赴土耳其项目现场。刚下飞机,王盛及同行同事就受到了项目公司办公室小陈主任的迎接。一路上,小陈主任侃侃而谈:那时候他刚大学毕业没多久,便响应国家"一带一路"的号召,前来星月之国开拓海外市场,海外项目落地总是会有种种不易与艰辛,不同的国家巨大的文化差异、迥异的处事习惯与风格,均是需要克服的困难。这期间与家人聚少离多的辛酸,更是唯有自知。
土耳其项目主厂房钢结构
集中工作的住宿附近便是隔绝欧亚大陆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凭栏远眺,碧波荡漾、海天一色。王盛思绪万千:"地理的隔绝,阻挡不了人类的串联与沟通,正如眼前这打破地理阻隔的欧亚海峡大桥一样。几百年前,来自西方的传教士们踏上了东方的土地,既带来了宗教文化和西方价值观,也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融和发展。现在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指引下,如小陈主任,以及我们华东院工程师们一样的广大中国青年们纷纷走出国门,成为了来自东方的‘传教士’,与几百年前西方传教士们有所不同的是,我们遵循着‘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
历经八年的深耕细作,"一带一路"电力工笔画徐徐展开。作为电力工作者,华东院系统规划研究中心将继续秉持"精心设计、优质服务、艰苦奋斗、改革创新"企业精神,激发青年为"一带一路"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使命感、责任感、荣誉感,带领全中心职工全力绘制"一带一路"电力发展的新蓝图,给那些仍然电力短缺的国家和人民送去机遇、送去光明、送去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