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文化园地 > 文学
视力保护:
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来源:江苏电建一公司 作者:杨威 日期:2017-07-12 字号:[ ]
  清晰地记得那个日子,2015年8月11日,K1806发往银川。我离开了南京,将近30个小时的车程后,我第一次踏上西北的土地。最终,在一个离最近的集市20多里的几乎可以称为沙漠的地方,我一个90后男孩,带着一些对生活工作的期待开始了在西北的工作和生活。
  西北初印象
  然而,迎接这个年轻而单纯的男孩的不是星辰大海而是扑面而来的冷空气和感冒,并且我很快发现父母朋友那些担心是对的,昼夜温差过大需要适应,饮食也略微有些差别,没网没游戏没姑娘,甚至连一个像样的超市都没有。在网上购书,以前隔日即到,而如今在路上辗转近十天才和我见到面。种种不便似乎每天都在提醒我这里是西北,是需要国家西部大开发的西北。
  西北初印象似乎并不如期待中的美好,幸而有领导和师傅们关爱和帮助。初来,领导没有安排我们直接上工地而是组织我们进行实地培训、安全培训以及听取一些专家的经验讲座,我感觉受益匪浅,更正了我之前的一些幼稚的想法,包括工作技巧工作态度上的,更重要的是摆正了对于我们对当下工作生活的态度,并使我第一次切实认识到:我将做的不仅仅是一份能养活自己的安身立命的工作,我将做的是国家西部大开发建设。我想这并不是虚妄的自大,而是一份催人奋进的自豪感、使命感!在思想和生活等方面书记、主任和师傅们也给予了我们非常实用的指导,殷切嘱咐我们要多读书多思考关心国家大事,并再三强调工作生活中有什么难事一定要找组织找领导帮忙。
  这都使远在异乡还不太懂如何照顾自己的大男孩感到温暖和慰藉,也为这荒芜的西北初印象增加了一抹暖色调,使我对于未来在西北的生活仍然有所期待。
  还有美好
  日子在一天天推进,我对于这里的工作生活也一天天熟悉起来,对于西北的认识也渐渐由表面的苦及至内里的甘。苦在这里的基础设施确实落后,基本没有服务业,没有网吧,没有超市,这不仅意味着物质的匮乏也意味着我们的业余时间几乎没有社交娱乐活动。
  当然,凡是都有两面性,艰苦也有艰苦的好处,这样的条件也促使我慢慢的养成了运动和阅读的习惯,虽然被在北上广工作的同龄朋友嘲笑是“多读书多看报少吃零食早睡觉的退休老干部的作风,就差广场舞了……”但我确实是几乎戒掉了游戏而能够享受阅读和思考,戒掉了熬夜的坏习惯养成了运动健身的好习惯。
  同时,我也慢慢把注意力从狭隘的自身投向西北这片广袤的土地并发现了这片土地的美。西北的自然风光不是江南那种小桥流水的幽婉灵巧而是飞沙走石的磅礴大气,你看那蓝天白云白的纯粹蓝的高远,你感受那风也绝不是温柔轻抚而是卷着砂石的粗粝狂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西北这般壮阔雄浑的景象总是能激发出我内心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热血。
  另一方面,西北淳朴的民风也使我感受到另一种美,工地旁边小卖部热情的夫妇总是咧着嘴跟我们打招呼;技术过硬性格豪爽工作勤勉催人奋进的老师傅教给我的不只是技能,我还有太多要向他们学习;同事们也都是格外的好相处,一起工作一起吃饭一起运动娱乐,形成了一种既像亲人又像朋友更像战友的感情,感谢这群优秀的人给我鼓励支持,与我并肩作战。这一切的一切都使我在这片土地上感受到一种别样的美好。
  一些新的期待
  有一日,我爬下高架走在下班的路上,望着一望无际的黄沙土地和远处即将落下的红日,我心想着这就是我曾经向往的“辽阔的自由和血红的晚霞”吧?胸中忽然翻涌出一股豪情几乎要冲破我的胸膛,我想呐喊想狂奔想对着这晚霞痛饮高歌,继而我感到我自身的渺小,我为此感到羞愧从而沉寂,我不禁问了自己一个亘古常新的问题:“我是谁?我从哪来?我要到哪去?”
  噢,我是一个90后电建男孩,我从江南来这西北大漠,我要留在这里,为了这辽阔的自由和血红的晚霞,为了使这片美丽的土地变得更美,为了从一个幼稚的男孩成长为一个坚强的男人。我要在伫立在西北这片土地上,如同生长在沙滩上的胡杨林,它挺立一千年不倒,倒下一千年不死,死掉一千年不朽,而我只求我在这里的岁月能往这地下扎根,从这土地深处吸收养分,也为这土地雇住风沙增添风采,如此便不负青春了,我只求当我离开这片流淌着西北建设中热血热汗的荒而不凉的土地时,我虚度光阴而悔恨,我能从心里快乐的感概一句“我将青春付给了你”。
  此后,我带着期待愉悦而坚定地行走在这大西北。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