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文化园地 > 文学
视力保护:
国学•女性
来源:湖南火电 作者:张小容 日期:2017-10-30 字号:[ ]
  虽然早已过了莘莘学子的求学时代,但我对语言文字的爱好依然不减当年。特别是《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播出,更勾起了我对国学的喜爱,那种带着悠悠历史味儿的文字,穿越时空而来,勾勒出华夏五千年文明史。遥想古人那摇头晃脑的韵味,抑扬顿挫,不紧不慢,寥寥数字,便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读一首古诗或词或文,就好像揭开一段历史的面纱,深奥、神秘,但却乐趣无穷。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首诗写风的小诗,将风的“超能力”展现无遗。我们仿佛看到深秋时节满地的枯叶,嗅到明媚春光里盛开的鲜花,感受到江面上波涛翻滚的气势,触摸到欲匍匐倒地的竹竿。一时间满耳里都是飒飒的风声,它调皮地到处嬉戏,一会儿驻足在春天,一会儿奔向秋天,一会儿钻进竹林里,一会儿潜伏到江水里。一首诗就是一幅画,一种意境,任你天马行空的想象。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乍一看以为诗意在于写景,而标题《观书有感》则揭露了诗的主旨,在于抒发读书的感受,这行云流水般的酣畅淋漓,正是诗人朱熹作为大学问家的心灵感悟,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全诗用比喻的手法,将读书的那种惬意之感诉诸笔端。一本书,似“半亩方塘”;“一鉴开”,就像打开一面神奇的镜子,“天光云影”全都聚拢来。通过读书得来的灵光,使得思路忽然被打开,就像一个疙瘩被解开,一道沟渠被疏通,顿时舒畅、轻松起来。读书的乐趣大抵如此,它让我们在探求未知世界的旅途中“柳暗花明又一村”。诗人以“半亩方塘”如何能“清如许”设问,以“源头活水”点睛,溯本求源,找到了答案。以此鼓励后人不断学习、积累和更新知识,永葆先进和活力。寓意隽永的哲理类古诗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进行深层次的“心灵按摩”。
  “你站在桥上开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穿过唐宋,来一首现代小诗,朴实、清淡的画风,虽没有古人极其讲究的“推敲”和字字珠玑,但也意味深长,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初次读完此诗,甚至有点小小的娇羞,带着一颗少女心,想象自己在玩赏风景,有个“他”偷偷地在远处看着你、守护你,晚上梦到你、日夜牵挂你,自然之美和多情之人同时“藏”在这首诗里,而你却毫无察觉。自然风光给了你美的享受,而你也在不知不觉中给别人以美感,世界就是这么奇妙,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大家共同追求着“美好”。
  有幸读到《国学之光 女性之美》这本书,它完美地将“国学”与“女性”连接起来。在古代,国学从根本上说属于男子,在私塾里诵读四书五经的是男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是男子,女子只能裹上小脚躲进厨房,虽然历史上也有李清照、蔡文姬、谢道韫等女流名家,但毕竟屈指可数,她们大都出生显赫名门,而普通人家的女孩是读不起书的,就算是班昭的《女诫》也只能在上流社会的女子中传阅。万幸的是,我们遇上了这个美好的时代,人人都有机会上学读书,从小开始认知国学。五千年文明沉淀的精华,尤其值得我们好好学习。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的总冠军武亦姝,复旦大学附中的学生,她外貌秀美但内心毫不柔弱,淡定、有底气、有才情,网评其“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让人觉得不可思议的是,她最喜欢的古代诗人竟然是陆游,我们从这位爱国诗人身上读到的是“忧国忧民”,而武亦姝却读出了“可爱”二字,她把古诗词的学习当成了一种乐趣。这位灵秀的女孩,在国学面前展现了女性的美好形象。
  和女儿一起看完《中国诗词大会》,于是约定比赛背诵诗词,看谁的累积量大,偶尔我们也会在聊天时来一段“飞花令”或 “诗和远方”,于是也就有了前面的赏析。国学博大精深,诗词并不是它的全部。然而,透过这些诗词,我们窥探到了国学的一角。
  国学为我所用,更能展现女性的柔性之美。在朋友的介绍下,我认真学习了《父母规》,其实是仿照《弟子规》所作,孩子有孩子们的规矩,家长也有做家长的规矩,鼓励和赞美孩子、种善因行善事等,均来自国学的智慧,读来让人心服口服,收获颇多。中国传统礼仪中的站、立、坐、行都颇有讲究,尊长、礼让等等一直沿用至今。一位懂礼仪的女子,总能让人感受到美好的气质。国母彭丽媛举手投足之间,礼仪得体,端庄大方,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能展现东方女性的柔美和文明古国的深厚国学底蕴。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女性对美的追求,亘古至今。韶华易逝,容颜易老,然“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国学的滋养,女性之美会更加恒久、夺目。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