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低碳园区“时控”节能,“过紧日子”厉行节约

  今年以来,中国能建山西电建开展2025年“过紧日子”厉行节约专项行动,华电锦兴兴县2×350兆瓦低热值煤发电工程项目部着力降低成本,狠抓精益管理,把一度电“抠”出了新高度。一度电,不仅能点亮一盏灯、驱动一台电脑,更关系着建设一线的点点滴滴——保障奋斗者们24小时洗上热水澡,为施工现场持续供应24小时净化开水。

  这度电的背后,是一本精打细算的“降本增效账”,更是一本绿色发展的“生态账”。他们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用令人惊叹的数字,真正把“过紧日子”厉行节约落到了实处,更展现了低碳发展的无限可能。

  亮点聚焦:智慧用电,“抠”出真金白银!

  为遵循成本最小化与效益最大化原则,兴县项目部深入贯彻“过紧日子”厉行节约要求,精准聚焦能耗关键环节——生活区日常用电管理。摒弃简单压缩的粗放模式,以打造低碳示范园区为目标,创新运用“科技赋能+精细管理”双轮驱动策略,成功实施了一系列节能降耗举措。此举不仅显著提升了能源利用效率,更构建了一套具有推广价值的低碳园区智能运营体系。

  制度先行,科学管控,筑牢低碳基石

  兴县项目部将制定严格的用电管理制度,明确责任,规范行为,为低碳园区建设奠定制度基础。关键一招:安装时控器,对生活区各类电器设备的使用时间进行精准控制,杜绝“长明灯”“空载耗电”等浪费现象。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必须关!

  向光“借”能,绿色发电,打造低碳核心

  “阳光银行”:兴县项目部极具前瞻性地在生活区屋顶安装了108块光伏发电板。这些“追光者”将免费的太阳能转化为清洁电力,成为低碳园区的核心能源支撑。

  精准供能:光伏发电优先、足量供应项目生活区最耗电的两大需求:洗漱洗澡热水和净化饮用开水,这直接减少了从电网购电的消耗。此外,光伏电力还逐步覆盖园区公共照明等用电场景,进一步提升园区清洁能源占比。

  技术改造,效率倍增,深化低碳成效

  项目部生活区采用集中供热模式,配置6立方米大容量水箱,并创新性地集成6根6000瓦高效电热棒进行加热,其集约化设计本身就具备显著的能效优势。该方案的经济效益尤为惊人:改造前,仅加热水箱一项,每小时耗电即高达36度(6根*6千瓦),按全天24小时运行计算,日耗电量达864度,以当地0.7元/度的电价折算,单日热水电费成本就突破604.8元。而通过充分利用光伏发电全面供应热水及开水需求,项目部成功实现了这部分巨额电费的完全节省。经测算,仅此热水与开水用电一项,每年即可节约电费逾22万元人民币,充分彰显了光伏赋能带来的巨大“阳光收益”。

  在低碳效益方面,按照火电每度电约产生0.98千克二氧化碳排放计算,每年减少约为31.54万度电(864度/天*365天),相当于减少约309吨二氧化碳排放,为园区低碳转型提供了坚实数据支撑。

  不止于电:精打细算在点滴

  兴县项目部通过严控办公用品消耗、精管施工材料使用、压减差旅开支、严审招待费用、狠抓水电节能,在点滴之处深挖降耗潜力,全面展现了节能降耗、降本增效的精细化管理,生动践行了“过紧日子”的要求,更构建起了低碳园区全方位的低碳管理体系。

  一度电,照亮生活,也映照态度。兴县项目部用108块光伏板、精准的管理“时控器”以及全方位的低碳举措,在项目营地的屋顶上书写了“过紧日子”与“低碳发展”的双重生动答卷。这省下来的22万元,减少的309吨碳排放,不仅是经济账,更是责任账、创新账、未来账!

  它告诉我们:“过紧日子”不是过苦日子,低碳发展也不是高成本负担,而是用智慧和行动,把每一份资源都用在刀刃上,创造更大生态与经济价值的日子。

  山西电建将坚持“降本增效、精益管理、全员参与、长效推进”原则,为进一步促进管理提质增效,构建全员、全要素、全流程成本管控体系,持续把“过紧日子”厉行节约理念融入企业文化建设当中,引导员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将节约理念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形成全员参与、全面节约的良好局面,全力提升公司经营质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