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记中电工程"平安卫士"杨磊的安全守护路
十年铸盾守平安

从攀爬百米燃机锅炉的安全员,到直面菲律宾暴恐威胁的项目指挥官;从攻克石化行业安全壁垒的破局者,到构建企业安全防线的管理者——十年间,杨磊的足迹踏遍了中国能建江苏院最险峻的安全防线。这位安全专家,用工程师的精密与战士的坚毅,在每一个0.1%的事故概率前筑起100%的防御高墙,在平凡的岗位上诠释着新时代安全生产守护者的责任与担当。



启程·用脚步丈量安全边界

作为江苏院首位安全专业硕士,杨磊的职业生涯始于项目一线。入职后不久,他就被派往大型燃机项目施工现场,开始了为期八个月的实习生涯。面对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杨磊丝毫没有退缩,反而让他更坚定了信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深刻意识到:“安全生产从来不是纸上的条条框框,要想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要用双手去实践,双眼去观察,用脚部去丈量。”在实习的时间里,他成了项目上最勤勉的身影之一,每天行走两万余步,白天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爬锅炉、钻管道、上脚手架等,晚上对照规范在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安全管理要点,将安全理论在具体、复杂的施工环境中反复锤炼,最终内化成深刻的实践经验。

砺剑·筑牢海外安全防线

2015年,江苏院承担菲律宾伊利甘燃煤电站项目,这是公司走出国门的首个火电总包工程。不论是陌生的国际标准,还是复杂的宗教环境和动荡的安全局势,都意味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杨磊积极响应号召,主动请缨担任项目HSSE经理,开启了长达3年的海外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为应对安全理念、标准、技术、文化等差异,他深入研究项目所在地法律法规和业主管理要求,以项目为根本,搭建适用于实际的安全管理体系;面对当地暴恐、绑架、抢劫、治安等问题,他亲自指导、周密部署、开展常态化演练,当项目最终安全顺利投产时,业主代表感慨:"这个中国安全经理,用专业守护了所有人的平安。"项目最终收获"江苏省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荣誉,这份沉甸甸的奖牌和这段海外项目历练,对杨磊来说,至今仍是最宝贵的财富。

跨界·锻造安全核心竞争力

2018年底,扬子石化绿供项目启动,这是江苏院进军石化领域的战略工程,不仅承载着业务拓展的重任,更面临着石化行业与电力行业标准交叉、严峻的考验。彼时,刚刚回国的杨磊转战新赛道,担任项目副经理兼安全经理。



面对石化行业安全关注度高、管理要求高、体系差异大、相关方参与度高、场地狭小等特性,杨磊坚持将安全管理前置为核心竞争力的管理理念,打出管理创新"组合拳":引入石化行业首个全流程人脸识别系统,实现"人证合一"精准管控,获《新华日报》专题报道;创新实施"网格化"负责制,将责任压实到每个作业面、每个作业点。项目在建设周期内实现零事故、零伤亡,并荣获“中国石化优质工程奖”“电力勘测设计行业优秀工程总承包项目一等奖”“中电工程安全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赋能·从项目实践到体系构建

转岗到安全管理部后,杨磊立足“监督与服务并重”的理念,推动安全管理从“被动防御”向“主动赋能”升级。

杨磊深知,卓越的安全管理需要体系构建与实践执行高度融合。他将积累的现场经验进行提取整合,以项目管理思维推动职能管理,将一线经验升华为系统性管理智慧:完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和制度建设,深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依托注册安全工程师和一级建造师“双资质”,从优化施工工艺角度系统消除风险;组织安全生产大讲堂、安全经验交流会等,将国内外巡查发现的隐患整改闭环,全面护航一线生产。



杨磊成长于一线,服务于一线,“一专多能”是他的坚守方向;为力求实践深度与学术高度深度融合,他深入研究电力建设领域安全生产问题和解决对策,先后以第一作者在《工程管理学报》、《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十余年的光阴里,杨磊始终如钉子般铆在安全生产的防线上。

安全生产是一场不见硝烟却时刻紧绷的战争,十年的风雨兼程里,杨磊像一名永不卸甲的守夜人,以专业为铠甲,以责任为长明灯,在看似平凡的岗位上,铸就了企业守护生命的“安全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