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一群怀揣电力梦想的输变电外业终勘队员们,在平均海拔超4300米的藏地高原奋力前行,他们正在为西藏藏中至昌都500千伏第二通道工程建设谱写新的篇章。这是继2020年开展拉萨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终勘定位之后,电网人再一次登上世界屋脊。
整合资源,提升效能
—程沿线均为崇山峻岭,满眼尽是悬崖峭壁。公司负责的包4段起于500千伏忠玉换流站,止于500千伏边坝变电站,线路全长121公里。工程地处西藏那曲市嘉黎县、昌都市边坝县,沿线海拔3300—5400米,线路所经处整体坡度多在30—40度之间,部分地段大于60度,从下车再步行到塔位,水平距离1公里,而地形高差往往大于1公里。本标段也是整个藏中二通道工程中地势最为险峻、定位难度最高的标段。
面对工程进度紧迫与人力资源紧张的双重挑战,公司领导高度重视,制定积极寻求外部合作,引入社会外援的措施,确保外业安全和设计进度。项目组将本次终勘定位任务分层分类,由处室技术骨干担任现场设计负责人,开展选线排位工作。终勘外业团队由部门具备多次西藏高海拔线路工程实战经验的技术骨干组成,对于个别特殊困难塔位,引入专业的西藏户外登山向导提供协助,辅助外业队员开展危险地段的攀爬。此举显著提高了电网技术团队的工作效率,有效减轻了艰巨工程任务与人力短缺的双重压力,为定位工作的稳健前行奠定了坚实基础。
披荆斩棘,勇攀高峰
无惧峰险行难至,净土梵天志气高。执行任务时,终勘队员面临的是极端恶劣的自然挑战。线路穿越崎岖地形,他们不得不手脚并用,在陡峭山崖间艰难前行,时刻面临跌落的风险。加之部分路段林木茂密,队员们需一路斩断荆棘,开辟前行之路,其间还得忍受蚊虫侵扰与枝蔓划伤,同时警惕林中潜藏的毒蛇猛兽。在古树危岩、荒无人烟的险峰上,沿途危崖兀立,一路湿滑难行,稍有不慎就会坠落;面对这样的恶劣条件,终勘队员们做好安全措施,相互提携,勇攀高峰。
风摇草色,日照松光;雨晴云淡,山高水长。只有不畏路途艰险的跋涉者,山川才会回馈最奇绝的景色。当测量仪器在山沟深处遭遇信号盲区时,测量专业迅速响应,部署多台基站,犹如搭建起一座座无形的桥梁,通过信号接力,巧妙地完成测绘作业;当攀上陡崖却无法立足时,终勘队员就手拉着树枝或背倚着树干保持终勘作业稳定。因难见巧,愈险愈奇;唯其艰险,方显勇毅。终勘组员们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大家怀揣着良好的心态,坚定不移地朝着目标前进,有条不紊地完成当天的既定任务。每天踏勘归来,尽管疲惫不堪,匆匆扒拉几口饭菜,便又聚在一起,热烈讨论,优化调整路径,细致整理资料,精心制定后续的工作方案。
山高路远,沐雨栉风
每日晨光熹微,外业组整理好设备,背上行囊,开展一天的终勘作业。高原上的天气瞬息万变,有时在山下还是晴空万里,等爬到半山时,突然就下起雨来。没过多久,乌云就又散去,又见蓝天白云。每基塔位电气专业都精挑细选,仔细斟酌;结构专业根据不同地形地貌配置塔腿和基础,有针对性地采取环水保措施,做到因地制宜的差异化设计;各个专业紧密配合,在奋力拼搏中体现着各位中勘队员的责任与担当。
在忠玉开关站出线段,山林茂密高耸,地势险峻,高差一千多米的大山横亘在两河之间。为了尽量一次性完成这座山上的塔位,终勘队员们早上六点天刚微微亮就出发,到晚上八点才定完塔位准备下山,等全部队员下山后已是第二天凌晨三点半。当晚气温低至零度,皓月当空,清辉照耀下草木如凝霜一般,山谷间远远传来水流激荡的轰鸣声以及外业队员们互相提醒注意安全的话语。伴着江上清风、山间明月,下山的队员们每人戴着头灯,在山林间穿梭时远望如星星点点,闪耀在这片神奇的雪域高原。
砥砺前行,铸就卓越
在雪域高原的跋涉征途中,外业队员们身后一直有公司的全力支持。针对存在的安全隐患及可能的突发事件,公司和部门领导高度重视,针对现场情况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预防和应对措施,全面保障项目现场员工的安全。
终勘定位期间领导多次来到现场莅临指导工作,慰问奋战在一线的项目团队成员,并对工程进度、遇到的困难、安全执行情况等各方面内容进行了详细了解。为确保每一段路径都经得起推敲、每基铁塔都经得起检验,公司还专门邀请了西藏属地施工经验丰富的技术专家亲临一线踏勘指导。对重点塔位逐基核实,针对后期施工、运维可能遇到的困难提前分析研判,制定对应措施,将安全保障落实到位。
后记
我们坚韧不拔,无惧山水之遥;我们勇往直前,无畏艰难险阻。用青春织就银线,以汗水凝聚塔基,电网终勘队员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在雪域高原上高水平打造国家清洁能源基地,绘制一条条电力“天路”,为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