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能建工匠”孙敦权:经纬丈量山河志 分毫细琢匠者心

晨曦初露的河西走廊上,一场突如其来的的大雪过后,气温骤降至零下20℃。凛冽的寒风中,一个裹着冲锋衣的身影正俯身调试着全站仪,冻得僵硬发紫的双手,不断拨动着仪器的螺旋;结霜的睫毛下,布满血丝的眼睛始终紧盯着望远镜中目标的微小偏移。

在这一刻,时空仿佛停止了运转,一个人、一台仪器,融入这广袤苍茫的原野中,静谧而祥和。


2024年孙敦权在陇电入川特高压现场


这样的场景,在中国能建江苏院测绘工程师孙敦权的职业生涯里,已重复过无数次。二十年来,从青涩的大学生到获得"能建工匠"称号的行业标杆,他扎根电力工程测绘一线,从雪域高原到黄海之滨,从巴山秦岭到横断山脉,从无人机航空摄影到水域地形测绘,他用脚步丈量祖国的山河大地,用责任和坚守诠释着测绘人分毫必究的极致追求。

一、测绘仪里的青春刻度


2008年孙敦权在江苏院第一条特高压工程向上-锦苏线


孙敦权参加工作的第一次出差,是参与江苏省500千伏西二通道的终勘定位。面对突如其来的工程项目,他庆幸的是有一群前辈的指导与帮助。白天,大家一起穿梭在林间小道、沃野田埂,各项测绘工作有条不紊;晚上,聚在一起把采集的数据做进一步的处理,最终转化成一幅幅图纸和一张张表格。

从此,科室里便多了一位外业中从不叫苦叫累,闲暇时要么专注地调试仪器,要么安静地研究规程规范的年轻人。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他迅速成长起来。为了精进技术,他废寝忘食钻研学习,迎朝阳踏晨露出征,披晚霞借星光返航;为了探索实践,他跑遍国内众多电力工程现场,脚步踏遍了祖国大地,汗水浇灌了九州山河。



2018年孙敦权在青海-河南特高压现场



2018年,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工程外业终勘迫在眉睫,该工程进度急、任务重,现场海拔高、气候恶劣、交通不便,工作环境异常艰苦。孙敦权主动请缨,勇挑重担,同时担任了本工程的主勘人、兼职安全员、“党员青年突击队”副队长。

进驻青海省河南县驻地的第一天,他就遭遇了海拔3700米强烈的高原反应,后到医院吸氧治疗后也收效甚微,在持续严重反应的情况下不得不转移至低海拔地区调整。仅过一天,身体刚刚好转的他又再回现场与突击队员们一起,以“主心骨”的担当带领团队攻坚克难。在他的精心组织、合理安排下,队员们通力协作,靠着坚强的意志和信念、过硬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翻越了座座崇山峻岭,在气候变化多端的青藏高原上,以敢打善拼的气魄谱写了江苏院人征服雪域高原的新篇章。

当被问及当初高反那么严重,有没有想过撤回来时,他不假思索地回答:“从来没有!领导把这么重要的工程交到我手上,是对我莫大的信任和肯定,我要保质保量地完成。如果把我换回来,谁又能保证替换我的人不会高反呢?临阵脱逃不是测绘人的风格。”朴实的话语,更凸显出他的坚定信念和不向困难屈服的精神。


2024年孙敦权在陇电入川特高压现场


二十年间,他沐风栉雨,深耕于特高压线路工程勘测,参与或负责的榆横-潍坊、准东-华东、青海-河南、白鹤滩-浙江等特高压工程获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优秀工程勘测一等奖,两度荣获公司劳动模范,其他奖项更是不胜枚举;二十年间,他苦练本领,紧紧跟上测绘技术高速发展的进程和测绘仪器更新换代的步伐;二十年间,他诲人不倦,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和年轻人;二十年间,他为测绘事业播撒着自己的青春与豪情,在高精度的测绘仪里留下了独属于测绘人的青春刻度。


二、分毫间的永恒较量

测绘工作每天与数据为伴,与误差为伍,最为看重的是细心和专心。在参加工作之初,孙敦权跟着组里几位即将退休的老同志一起进行外业测量,老同志们对待工作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深深影响着他,“测绘是工程建设的基础,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自此,他养成了“三遍校核”的习惯——外业数据记录后立即复诵核对、内业成图前交叉验证、成果交付前全流程回溯。工作中,他一直秉承着“三不许”原则——不许在原始数据上涂改、不许对质量安全隐患说“差不多”、不许在不校审的情况下提资料。


2020年孙敦权在白鹤滩-浙江特高压现场


二十年来,他不断辗转于各个项目现场,“不是在出差,就是在出差的路上”是他的工作写照;“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是他的工作信条。二十年来,他负责的线路工程总里程超过三千公里,出手的大比例尺地形图合计两百多平方公里,成品优良率达到百分之百。


2024年孙敦权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决赛现场


在成果的背后,是付出的巨大牺牲和对待工作极致的的追求。在疆电入川特高压现场,他和队友为了测量一基塔的地形,身上绑着安全绳,在悬崖峭壁上像钟摆一样一吊就是几个小时,为塔位的选定提供了精确的地形资料。在新疆和田-民丰750千伏线路工程,他徒步十几公里穿越戈壁荒漠,饿了就啃两口馕饼,渴了就灌半瓶矿泉水,等完成了一天的定位目标,拖着疲惫的身躯原路返回到下车地点时,已是日薄西山,包里只剩下十来个喝空了的矿泉水瓶。在全国行业职业技能竞赛工程测量员决赛现场,他因水土不服而肠炎发作,比赛中仍咬牙坚持,拖着虚弱的病体和队友精诚合作,经过激烈比拼,荣获团体季军,为公司和班组争得了荣誉和社会声誉,自己也获得了个人二等奖的好成绩。


三、测绘人眼中的星河万里

长期与山川和数据为伴,孙敦权养成了既豪放又细腻的性格。二十年来,他他不畏艰辛,夏日伴蝉鸣,冬日踏雪归;二十年来,他不忘初心,测经天纬地,绘天地方圆;二十年来,他已习惯用激扬的文字,记录下征服的高山雪原、江河湖海。


2014年孙敦权在甘肃沙洲-阿克塞线路工程现场


他曾在“茫茫荒漠沙连天,炎炎夏日战终勘,紫气腾腾罩地昏,黄风滚滚遮天暗”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负重前行;曾在“山花红艳艳,溪水流潺潺,青松如膏沐,翠竹望青天”的大别山上披荆斩棘;曾在“白云悠悠山为伴,青草萋萋牛羊肥”的青藏高原上“一路花开一路香,一路向上一路喘”;曾在“巍巍大巴山,遥遥青云上,瑟瑟透骨风,皑皑白雪重”的大巴山上踏雪而行,写下“日出东方,似柔荑,挥散千层迷雾。冬去春来,雪消融,山涧流水淙淙。大巴山上,层峦叠嶂,群峰入云霄。清幽静谧,恍若人间仙境。看我勘测男儿,徒步几公里,剑指高峰。手脚并用,攀岩壁,穿越荆棘林丛。相互扶持,拧成一股绳,人定胜天。一心向党,意志坚韧无穷”的动人词句;也曾在三江口的摆渡船上,立下“滚滚长江东逝水,粼粼波光照我心。有幸生逢太平世,誓当竭力报国恩”的誓言。

二十年敬业奉献,一颗心开拓进取。孙敦权诠释了新时代电力人的豪情与浪漫,展现了新时代测绘人“脚踏实地,胸中有沟壑;仰望星空,眼里存山河”的精神风貌。


2017年孙敦权在500kV田湾核电送出线路工程


当最后一抹晚霞消失在天际线,孙敦权行云流水般地整理着仪器设备,全站仪的棱镜在暮色中反射着微光,仿佛无数个未完成的地理坐标,等待这位测绘工匠用毕生心血继续丈量。

在电力人编织的经纬网络里,这样的故事永远不会有终章,因为每个精准的测量数据,每次突破性的技术创新,都在续写着新时代测绘人与壮美山河的永恒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