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三里庵站蝶变: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超级地铁站”重塑城市生活新图景

  在合肥市蜀山区国购广场附近,中国能建建筑集团承建的合肥轨道交通2号线三里庵站出入口及地下空间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一座拥有12个出入口的“超级地铁站”亮相合肥。这是该公司践行《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继承建合肥轨道交通1、2、3、4号线及2、4号线延长线等6条线供电项目后,再次深耕合肥轨道交通市场,打造城市“八网”融合新地标。

  ‌地下迷宫中的智慧突围‌

  地下12米的施工现场,犹如在“螺蛳壳里做道场”。对既有2号线预留的地下空间改造,着实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项目所在位置处于繁华闹市主干道核心地段,人流、车流量大,出入口分散,道路众多,施工围挡不能连成片,地下空间狭小,材料运输车辆仅晚上十点至凌晨四点方可进场装卸,而且工期异常紧张。项目部不等不靠,成立工作专班,增加施工资源,采取“两班倒”方式,加快施工进度。同时,采取“见缝插针”施工法和看样定版、广联达+斑马软件融合管控,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六个月的施工工期也创造了“合肥地铁速度”。

  项目落实中国能建安全生产“十二个到位”“八个一律”和“两化三特”要求,项目现场设1个网格区域,2个网格工区,9个网格工点,严格执行公司项目进点安全人员必须到位、作业活动安全人员必须在场“两条铁律”,确保项目本质化安全。过程中利用视频监控与AI图像识别技术,自动识别现场作业人员不规范操作并广播提醒纠正,推送信息提醒管理人员及时制止,实现了项目安全管理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项目坚持“三基四化”要求,大力实施首基样板、实体样板、举牌验收、实测实量机器人等措施,认真开展质量、工艺提升“七个专项治理”,落地《交安、交调、交工工作指南》《成品保护措施及示例》,定期组织工艺质量、成品保护比晒,有效确保项目实体和装饰装修“精益求精,一次成优”。同时,严格落实扬尘防治“六个百分百”,施工现场安装扬尘噪声监控系统,采取封闭施工、焊烟收集器、移动式工作棚、增加洒水频次等措施,实现无尘化施工。


  ‌未来城市下的创新注脚‌

  大湖名城,创新高地。对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不少人来说,美好的一天,是从搭乘家门口的轨道交通开始的。三里庵站新增的6个出入口加上既有的6个出入口如毛细血管般延伸,与周边商圈形成立体交互网络,实现地下通道与周边建筑“零距离接驳”:西北口直通官亭路美食一条街,西南口与国购广场无缝衔接,专属的物流通道让商家货品可直接配送至地铁商铺。智慧导航系统通过AR实景标注,引导乘客5分钟内抵达任何目标建筑,告别日晒雨淋,享受“一站式”通勤体验,真正实现“出地铁即入商场”的都市理想,可谓市民期盼的民生工程。

  项目不仅优化了交通动线,还通过集约化设计释放城市空间潜力,助力三里庵商圈焕发新活力。新增出入口沿长江西路南北两侧辐射,串联安农大、中国移动大楼以及旺城大厦、置地广场、之心城、国购广场等核心商业体。另外,科学分流的设计也能够有效提升高峰时段站内通行效率,进一步缓解长江西路与淠河路、梅山路交叉口等拥堵节点的通行压力。三里庵站还辐射安徽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医科大学等多所高校,为在校师生的出行提供了更多便捷。

  向“新”而行,这座融合了地下12米地质征服、地上12个出入口、5分钟任意抵达的地铁口,作为合肥轨道交通“站城融合”的示范工程,正引领着合肥迈向更加繁荣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