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大别山,群峰叠翠,竹海翻涌;悠悠淠河水,碧波千里,清流蜿蜒。
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热土上,一条横贯皖西的“绿色动脉”正徐徐舒展,犹如一条即将腾飞的巨龙在青山绿水间舞动,承载着推动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赶超发展的重大使命和沿线4个县区230万人民群众的期盼,气势恢宏地奔向远方。
这条“绿色动脉”,正是由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投资建设的和襄高速(六安段),路线全长171公里,起于六安市与合肥市交界合肥市新仓社区西北侧,跨丰乐河后进入六安市,途径舒城县、金安区、霍山县、金寨县,在金寨县汤家汇镇夏家中塆附近与河南段在建线位衔接,不仅是安徽省内重要的东西向高速公路,也是六安有史以来建设里程最长、投资额最大的单体项目工程,更是一条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发展、促进文旅融合的示范之路。
红色血脉:在车轮间传承
“我们要建的不只是一条路,更是一座流动的红色纪念馆。”在项目建设现场,每一位建设者都深知肩上的特殊使命。这条贯穿大别山革命老区的高速公路,从规划之初就深深烙上了红色印记。
在路线设计上,建设者们格外用心。项目巧妙串联起汤家汇红色旅游小镇、张家店旅游度假区等红色遗址,让这条现代交通动脉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纽带。
大华山、霍山西、南溪等服务区的设计也别具匠心。这些服务区将打破传统模式,在室内展厅陈列金寨红军文物复刻品,打造红军文化研学中心。“我们要让服务区成为红色教育的延伸课堂,让每一段旅程都成为‘行走的思政课’,让每一位过往旅客在休憩中也能触摸历史脉搏。”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公司党支部书记魏志新说。
绿色智慧:守护绿水青山
在响洪甸水库畔,鲜花湖特大桥以极具艺术感的造型跨越碧波,其主塔塔肢分开如行人,主梁曲线变化似流波,X形桥墩宛若水中倒影,整体造型既如行人踏波逐浪、携手前行,又似白鹭“击水三千、振翅高飞”。主塔和桥墩构成白鹭的躯干,扇形斜拉索则如展开的双翼,寓意地方将借这条路的开通振翅高飞。纪念塔式的主塔造型简洁庄重,象征着革命的征程与历史,传递着红色精神永续传承的深刻寓意。
“这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我们对自然的致敬。”中国能建葛洲坝交投和襄公司总工程师郑涛站在桥畔,眼中映着湖光山色。为了让这座桥梁完美融入环境,项目团队反复调整三次桥位,避开水源保护区核心区,并特意抬高桥面,创新设置观景平台。桥塔设计汲取“皖西民居”飞檐神韵,运用“先藏景后露景”的古典园林手法,使过往车辆在行进中就能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也让整座桥成为山水间的艺术佳作。
作为安徽省首条与主体高速“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运”的全路域交能融合工程,和襄高速六安段展现出前瞻性的环保理念。在大别山特长隧道洞口,创新的“光伏廊道+光影过渡”一体化设计,既解决了行车安全问题,又实现了清洁能源发电。
“这不是简单的光伏加装,而是一场能源革命。”郑涛介绍,全线在20处节点部署光伏系统,总装机8.52兆瓦,并为每个服务区同步配备两套100千瓦/200千瓦时储能系统,通过380伏电压等级低压并网,配置微电网控制系统实现“光-储-充-用”协同调度。25年预计发电2.11亿千瓦时,年均减排二氧化碳超6378吨,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并举。
交旅融合:一路风景一路诗
和襄高速六安段的开通,将彻底激活“大别山山水精华走廊”。这条道路途经4个县区18个乡镇,辐射周边26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和5个省级旅游度假区,为游客打造“车窗外的风景画廊”。
“等高速通了,我们的旅游体验将完全不一样!”万佛湖景区工作人员兴奋地表示。通车后,合肥至霍山、金寨县城的车程将缩短至1小时左右,前往天堂寨景区的时间将缩短约80分钟。更令人期待的是,以往因交通不便而难以实现的“白天天堂寨登山,晚上泡陡沙河解乏”特色行程,即将变得触手可及。
交通的改善正催生旅游模式的深刻变革。游客将从“一日游”的走马观花,转向“多日深度游”的沉浸体验,预计平均停留时间将延长至2天以上。这一转变将有力带动沿线餐饮、住宿、购物等全链条消费,将“过路经济”转化为“留宿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