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现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诗意对话
这里,是科研创新与人文生态的美美与共
这里,更是新一代医学学子奔赴理想的新起点。
这里便是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产城融合示范区核心区域,崭新落成的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
9月13日,由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安徽医科大学新医科中心(新校区)一期二批次工程全面移交投用。伴随着近1.5万名师生正式入驻,加之2024年10月首批进驻的3000余名师生,这座现代化校园正以崭新面貌,开启安医大人学习、生活与科研的新篇章。
总投资约67亿元,占地2000余亩,总建筑面积达97万平方米……新校区不仅是空间的大幅拓展,更是一次发展理念的全面升级。它以“智慧+绿色”为内核,深度融合科研创新与人文生态,致力打造一座立足安徽、辐射长三角的国家级医学创新策源地。
智慧赋能 构筑医学教育与科研新高地
新校区聚焦学科交叉与科研协同,三座核心教学楼分别以“知源”“探微”“循真”命名,呼应“溯本—求是—析微”的学术脉络,象征着学子从汲取知识到探索真理的完整成长轨迹。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范围包括探微楼、循真楼以及全部室外绿化、景观湖等配套工程。
科研综合楼西区“循真楼”汇聚六大院系——护理学院、法学院、医学人文学院、精神卫生与心理科学学院、卫生管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楼内设多类别实验室,推动医文、医工、医理深度融合,践行“新医科”培养复合型人才的使命。
东区“探微楼”由科研东楼与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西区通过空中连廊无缝衔接,极大促进跨学科协作与资源共享。超4万平方米的科研综合楼东区,作为基础医学院与药学院的“中枢”,严格按国际标准建设实验空间,配备先进通风、净化与废液处理系统,全面护航科研安全与精准。
作为国家布局的18所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之一,新校区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以前沿科技赋能公共健康战略。西区聚焦大数据与群体医学,东区打造标准化模式动物中心,以“大数据+人工智能”提升科研能级,为区域乃至全国生物医学研究注入强劲动力。
校区共配置162间智慧教室,图书馆五层通透明亮,藏书万卷,静候学子探索。学生公寓为4人间,空调、独立卫浴、干湿分离阳台、密码锁一应俱全,每层更贴心设置洗衣房、饮水机与休闲区,于细微处尽显人文关怀。
从建筑意象到空间叙事,新校区将自然、人文与科技融为一体,营造出既启迪思维又温暖身心的学习家园。
绿色为底 书写可持续校园生态样板
绿色,是视觉主调,更是新校区发展的底色。通过生态与科技深度融合,校园呈现出节能环保的现代风貌。
建筑屋顶大面积铺设光伏板,如“蓝色铠甲”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持续为校园输送清洁电力。项目负责人介绍,光伏发电不仅满足日常用电,还可实现余电上网,构建低碳循环的能源体系。
校园绿化层次丰富,高大乔木、中层灌木与如茵草地共同绘就立体生态画卷。中央景观湖静影沉璧,不仅美化环境,更起到调节微气候的“生态绿肺”功能。隐藏于地下的“海绵城市”系统,通过雨水收集与净化,用于景观补水和灌溉,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彰显绿色校园的生态智慧。
精工细筑 以专业力量赋能教育与医学未来
作为安徽省重点公益性项目与肥西片区建设的牵引性工程,安医大新校区不仅对标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融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布局,更成为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积极服务地方发展、高质量推进教育类民生工程的典范之作。
面对复杂结构、多专业交叉等挑战,安徽电建二公司项目团队运用“智慧工地(AI+BIM)”实施全生命周期精细化管理,严控质量、优化工序,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工程内外兼修。项目荣获安徽省建筑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工地、“红色工地”“绿色工地”称号,三项创新成果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彰显了技术与品质的双重领先。
从一纸蓝图到巍巍学府,安徽电建二公司以专业和担当,致力打造彰显时代特征的央地共建典范。
精工铸造出精品,百年名校再上新!安徽医科大学,这所成立于1926年的医学强校,恪守”好学力行,造就良医“的校训,正以智慧为笔、绿色为卷,与央企建设者携手共绘属于健康安徽、健康中国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