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峥嵘岁月,天山南北焕新颜;新时代幸福生活,灯火璀璨照边疆。
今日的新疆,城乡灯火明亮如昼,现代工厂轰鸣不休,戈壁滩上风光竞逐,光伏蓝海熠熠生辉......这幅生机勃勃的发展画卷背后,离不开坚强可靠的电力支撑。
作为我国能源电力建设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能建西北院始终以服务新疆发展为崇高使命和重大机遇,从建院初期“西迁”援疆建立“新疆分院”,倾注人才与技术之力,到全面融入全疆现代能源电力体系建设,西北院全程见证了新疆从昔日“能源孤岛”到如今“国家重要能源基地”的历史性跨越,以智慧和汗水绘就一幅服务国家战略、赋能新疆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画卷。
筑基能源:点煤成金耀边疆
1958年,西北院设计完成的新疆首座火力发电厂——苇湖梁电厂二期工程投产运行,为天山南北点亮了现代工业之光,也正式开启了西北院服务新疆能源建设的辉煌篇章。
作为国家能源战略的坚定执行者,近70年来,西北院紧扣新疆煤炭资源禀赋与国家级能源基地定位,以煤电规划、设计、总承包全产业链能力为支撑,推动一座座现代化电厂在戈壁荒原拔地而起。
截至目前,西北院在疆承揽火电机组已超过百台,投运总容量29390兆瓦,在建规模17160兆瓦,成为支撑“西电东送”战略、筑牢新疆能源安全屏障的核心力量。
国网能源准东电厂2*660兆瓦机组工程
围绕新疆“全国能源资源战略保障基地”建设,西北院以规划为引领,深度参与准东、哈密、若羌等大型煤电基地及骨干电源的总体规划与建设。其中,在新疆最大的准东煤电基地,西北院承担了中煤北二、陕投北三、国网能源准东、皖能英格玛等8个电厂的建设任务,总装机容量达5280兆瓦,占该基地总装机近九成,有力推动准东的“黑煤”就地转化为“清洁电”。
中新建电力兵准园区6*660兆瓦煤电项目
服务国家"西电东送"战略,西北院持续提升新疆能源保供与外送能力。从"疆电外送"首批配套电源大南湖电厂、红星电厂,到“疆电入渝”配套项目重能石头梅电厂,再到火热建设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中新建兵准园区两大6×66万千瓦煤电项目,西北院打造的电站作为新疆“电力粮仓”的核心,在保障本地用电同时,更借助特高压线路的“能源桥梁”,使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跨越山河,点亮中东部20余个省市的万家灯火。
新疆重能石头梅2*1000兆瓦煤电项目
践行“双碳”目标,西北院以技术创新推动煤电绿色转型。准东五彩湾北三电厂攻克高钠煤100%完全燃烧难题,燃料成本进一步降低;中煤伊犁热电联产项目搭载国内首台套660兆瓦高效灵活塔式锅炉,提升调峰能力;重能石头梅电厂采用世界首个异步电机双向控制汽动给水泵组技术,实现百万千瓦机组高碱煤清洁燃烧重大突破;新疆油田煤电一体化项目首创煤电+新能源+碳捕集“三位一体”模式,探索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新路径……一系列“首台套”技术与“示范工程”的成功落地,不仅标志着西北院正引领煤电产业向低碳化、智能化、灵活化升级,更让新疆的能源发展,既有“速度”,更具“绿色”底色与民生“温度”。
从点亮工业之光到支撑能源外送,从保障基础供电到推动绿色转型,西北院始终以技术创新服务新疆发展,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动能的同时,为边疆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能。
绿动未来:驭风逐日绘新图
在丰富的煤炭资源之外,新疆也因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成为我国发展新能源的宝地。依托国家“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西北院紧抓历史机遇,将新能源业务作为服务新疆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截至目前,西北院在疆参与设计及建设的新能源项目装机容量超过1300万千瓦,参与各类大基地规划规模达1000万千瓦,成为推动新疆能源结构优化与绿色转型的中坚力量。
在光热发电领域,西北院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与集成创新优势,绘就新疆光热产业从无到有、从示范到规模化的发展蓝图。
中能建哈密“光(热)储”1500兆瓦基地项目
2019年,哈密50兆瓦光热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实现新疆光热发电“零的突破”;2025年9月,吐鲁番唐山海泰100兆瓦光热项目全系统满负荷发电,为新疆绿色能源转型和电力稳定供应再添新动能;近日,全球最大“线性菲涅尔”综合能源示范基地全面建成,为推动传统新能源基地转型升级树立新标杆。
与此同时,全球单体最大“光(热)储一体化项目中能建哈密“光(热)储”基地项目、天山北麓基地光热项目、大唐石城子光热项目等一批重点工程也正稳步推进中。这些项目不仅每年可为新疆提供数十亿度清洁电力,更带动了国产技术装备不断突破,为新疆乃至全国光热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新疆克州独立储能项目
为应对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与间歇性挑战,西北院积极布局储能领域,构建能源系统的“稳定器”。2024年11月,西北院总承包建设新疆克州独立储能项目建成投运。作为国内单体最大构网型独立储能项目,其成功建设极大增强了区域电网的稳定性与新能源利用率。此外,在阿勒泰、昌吉等地,西北院建设的多个储能电站与风光项目协同运行,为新能源可靠外送与就地消纳筑牢保障。
在抽水蓄能领域,西北院已前瞻性开展和田喀拉喀什、图木舒克、昭苏斯木塔斯等多座电站的规划与前期工作,其中喀拉喀什电站预可研已通过审查,建成后将显著增强南疆电网调峰能力,促进沙戈荒基地新能源规模化开发。
英吉沙500兆瓦光伏治沙项目
在全力推进沙戈荒开发的同时,西北院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探索“光伏+治沙”生态协同新模式。在西北院投资并总承包的英吉沙50万千瓦光伏治沙项目现场,光伏板下植被渐绿,荒漠重现生机;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西缘的伽师60万千瓦光伏项目,通过优化场区布局,使得电站实现“在绿意中生长”。这些“光伏+”项目合计年发电量超18亿度,更实现了治沙、固碳、惠民等多重效益,走出一条生态治理与能源开发相得益彰的新路径。
从茫茫戈壁到瀚海沙漠,西北院正以“风光热储”多能互补为路径,全力服务新疆打造国家级新能源基地。每一度清洁电力的流淌,既承载着西北院人驭风逐日的智慧,更彰显着其服务边疆发展、赋能绿色未来的初心与担当。
织脉通衢:银线纵横贯东西
天山南北丰富能源宝藏的高效利用,离不开坚强电网的“血脉贯通”。作为新疆电力发展的核心“智库”,西北院自“十一五”起便持续深度参与新疆电力战略规划工作。2017年,经自治区能源局批准,西北院正式挂牌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力规划研究中心”,全面承担全区电力顶层设计使命,并深度参与了新疆几乎所有关键电网工程的设计与建设工作。
截至目前,西北院在疆累计承揽电网项目达97项,覆盖从220千伏到1100千伏几乎所有电压等级,助力新疆形成“内用七环网、外送五通道”的主网架格局,为新疆能源资源优势转化和电网现代化跨越式发展筑牢坚实底座。
在“西电东送”外送通道建设中,西北院充分发挥规划和技术优势,助力新疆成为国家级能源送端地。
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
2014年,西北院规划并参与设计的哈密—郑州±800千伏直流输电工程成功投运,开启了规模化“疆电外送”新时代;2019年,由西北院牵头设计的昌吉—古泉±11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竣工运行,一举创下电压等级、输送容量、输送距离和技术水平四项世界纪录,实现了新疆至华东地区的电力高效传输。今年6月,西北院负责汇总设计的哈密—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将新疆的风、光清洁电力跨越数千公里精准送达重庆,使“疆电外送”通道的绿色含量大幅提升……源源不断的电能从新疆出发,通过一条条特高压 “能源天路”输往中东部负荷中心,在服务国家西电东送战略的同时,更然新疆的资源优势持续转化为经济优势。
与此同时,为进一步优化疆内能源配置,西北院针对新疆“地域广袤、负荷分散”的特点,规划并推动形成750千伏主网架格局,助力新疆建成由环塔里木盆地环网、北疆环网、南疆环网等组成的“内供七环网”,全面覆盖南北疆主要负荷中心。这一坚强电网体系不仅彻底结束了南疆部分地区长期缺电的历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电力保障,更让全疆人民的用电质量与生活幸福感获得显著提升。
七十年栉风沐雨,九万里风鹏正举。新疆电力能源事业的辉煌答卷,镌刻着中国能建西北院与新疆各族人民同心筑梦的奋斗足迹。从点亮工业之火到织就坚强电网,从煤电升级到风光赋能,西北院始终以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全产业链为支撑,将人才技术优势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发展动能,全方位赋能新疆能源升级与经济社会腾飞。
展望新征程,西北院将紧扣国家“双碳”目标与新疆发展新定位,以“行业领先、世界一流”为引领,勇担能源转型使命,以不懈创新与实干担当,为美丽新疆的繁荣稳定、为国家能源事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磅礴的能建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