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大江弦歌起,青山点灯人——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建设江西九江电厂二期扩建工程3号机组纪实

  长江之水浩荡东流,在鄱阳湖口挥洒出千里沃野。当2025年秋日的晨光穿透庐山云雾,洒向九江市湖口县银砂湾工业园,一座现代化的能源地标在晨曦中巍然矗立

  由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承建的国能神华九江电厂2*1000MW二期扩建工程 3 号机组圆满完成168 小时试运行,正式移交投产为长江经济带注入澎湃动能,更在“十四五”绿色能源革命的宏图上烙下大国制造印记

  江天万里展宏图,电建铁军下浔阳

  江西九江,旧称浔阳,即赣江、鄱水、修水等九条江河汇集的地方。万里长江流经九江水域,与浩渺的鄱阳湖交会。

  总投资76亿元的国能神华九江电厂二期项目,采用国际领先的新一代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技术,设计供电煤耗低至248克/千瓦时,较常规机组减排二氧化碳超20%。二期工程全部投产后,总装机容量将达400万千瓦,年发电量突破200亿千瓦时。该项目将成为江西省规模最大、能效最优的火力发电厂。作为江西电网重要支撑性电源,将进一步优化区域电力结构,助推地方经济绿色低碳转型。

  2023年,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这支被誉为"电建铁军"的队伍,带着七十余载南征北战积累的深厚底蕴,再次踏上了这片人文荟萃的热土。项目建设伊始,公司就确立了"建精品、创国优、树标杆"的目标。“我们要以‘钉钉子’精神落实中国能建‘十二个到位’安全管理要求,以一流的标准和一流的质量,在长江之畔再树一座丰碑!”这是全体建设者共同的心声。

  攻坚克难展风采,石钟山下创佳绩

  项目不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庐山和石钟山,这里留下一代文豪苏轼的足迹,更有“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坚韧不拔之志”的风骨。安徽电建二公司的建设者们,正是“坚韧不拔之志”,接连攻克项目建设中的诸多挑战。

  挑战一:深基坑与长江汛期的赛跑。循环水泵房是电厂的“血液循环中枢”,最大直径达3.8米,其基坑开挖深度达10余米,且紧邻长江。2023年夏季,长江流域提前进入主汛期,暴雨频发,基坑面临着管涌、坍塌的巨大风险。“必须赶在洪峰到来前完成安装!”项目总经理立下军令状。技术团队采用“管道工厂化预制+智能化降水系统”,在基坑周围喷浆处理,并布设了上百个监测点,运用先进的边坡检测仪实时对数据进行分析预警。建设者们24小时轮班作业,与时间赛跑,与江水博弈,最终仅用2个月时间就完成了2700多吨的循环水管的安装,用辛勤和汗水筑牢了“水下长城”。

  挑战二:汽轮机安装的“微米级”精度。重达450余吨的发电机定子、发电机转子和高中压缸组成了汽轮机的发电系统,其轴系对中的精度要求堪比微雕艺术,以“微米级”作为参数。调试期间,项目总经理黄书春连续两个月“16小时值守”,公司“能建工匠”、汽机技术专家王雪飞和4位90后年轻的技术骨干不辱使命,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汽轮机平均振动3.5微米,最大振动6.8微米,瓦稳最高温度低于78摄氏度,真空严密性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国优标准的佳绩。

  党旗猎猎映初心,匠心凝聚显担当

  九江的盛夏,湿热难当。室外温度高达40℃,由数万吨钢铁搭建的锅炉房、汽机房设备表面温度更是超过60℃。

  项目部以“项目+党建”为引领,成立了主厂房和电气倒送电等3个党员突击队、两个党员示范岗和一个党员服务队,18位党员18面旗,每个党员驻守在不同的责任区。年轻的副总工程师杨石富没日没夜地奔波在炉架上,现场解决技术难题,汗水在工服上凝成“地图”。

  2025年2月春节期间数百名建设者在施工现场坚守,确保了5月锅炉酸洗和风压试验、6月锅炉点火吹管、7月汽机冲转和机组并网发电等重大节点实现。并网期间,先后完成超速试验、甩负荷试验等20余项关键测试,机组飞升转速严格控制在安全阈值内。项目部获评国能九江公司2024年“优秀分承包商”,项目部党支部获评中国能建优秀基层党组织。

  淬炼精品工程 点亮绿色未来

  项目管理团队坚持科技创新,强化过程管控,圆满实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目标。12个单项工程获评“精品工程”,78668万只焊口无一泄露,实现了机组电气倒送电、点火吹管、汽轮机冲转、整套启动等“九个一次成功”。

  3号机组试运行期间,各项指标表现优异,机组平均负荷率达100.5%,自动投入率、保护投入率、仪表投入率均为 100%,汽轮机最大振动低于6.8微米,轴瓦各瓦的温度低于78摄氏度,真空严密性等关键指标均优于国优标准,为机组的长周期高效稳定运行奠定了坚实基础,彰显了公司在绿色能源建设领域的卓越实力。国家能源集团九江发电有限公司专门发放奖状和贺信,对公司汽轮机安装工艺水平给予高度评价。

  科技创新硕果累累,“提高二次结构工程一次合格率”获得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一等奖,“一种立式高压加热器翻身装置“管道X射线检测辅助装置研究与应用”等7项发明获得国家专利。

  弦歌不辍,灯火长明

  “弦歌”,是千年浔阳的文化余韵,更是建设者用汗水与智慧谱写的工业强音;“点灯人”,他们远离家乡,以钢铁为笔,以智慧为墨,点亮万家灯火,在这片充满诗意与红色记忆的热土上,绘就了一幅名为“大国重器”的壮丽画卷。

  项目总经理黄书春在3号机组移交投产仪式上说:“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们点亮的不仅是万家灯火,更是希望之灯、发展之灯。”

  如今,这座拥有国际领先技术参数的“能源心脏”正式起搏,将其强劲电能汇入华中电网,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澎湃动力。

  当夜幕降临,“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电厂璀璨灯光在江面宛如一条星河,与浔阳楼、琵琶亭的千年灯火交相辉映。安徽电建二公司的点灯人们,以钢筋铁骨奏响“大江弦歌”,用清洁电能续写“绿水青山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