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脊 梁——广东廉江核电冷却塔机械化施工的硬核突破

  山海逐绿,向美而行。在北部湾畔的广东廉江核电一期工程现场,两座CAP1000三代核电机组正稳步推进建设。9月17日,项目迎来重大里程碑——全球首座核电超大型高位集水海水冷却塔、高达218.7米的“世界核电第一大塔”顺利封顶。

  支撑这一超级工程不断“拔节生长”的,是一套精密而强大的机械化施工系统。面对无先例可循的挑战,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项目团队创新提出“一中心塔吊两平桥”方案,一台20吨中心塔吊巍然屹立,两台液压顶升平桥如钢铁臂膀般伸展聚力,共同构筑整座冷却塔的“力量中枢”。不仅高效完成物料输送与作业人员通行任务,更驱动这座大国重器向天而立、稳健成型。

  突破施工极限:“蛛网”上的精密舞者

  每一项超级工程的背后,都离不开一支忠诚担当、技艺精湛的管理与施工队伍。在218.7米高的冷却塔筒壁内部,25层柔性附着系统布置了共400道钢丝绳缆风,如一张精密“蛛网”纵横交错。它们看似纤细,却极具韧性,将塔内划分为多个既独立又联通的作业面,施工难度堪称行业空前。

  与时间赛跑,是廉江核电项目一线的工作常态。为确保筒壁连续施工,两台液压平桥需每24至36小时完成一次精准顶升。机械团队常常清晨六点便全员投入“战斗”,以两小时的高效协作完成这项机械“增高手术”。

  挑战依旧不期而至。在拉设第18层柔性软附着缆风绳的当天,混凝土浇筑持续至下午五点——若平桥未能随之顶升,爬模系统将面临瘫痪。计划突变、任务叠加,机械科科长焦新刚果断拍板:“没有退路,今晚十点是底线!”综合班班长丁程波带领团队在百米高空精准操作,技术人员反复校验数据,最终提前半小时完成顶升,确保了爬模系统正常运行。

  核电工程的建设,每一道工序都是“极限挑战”。团队严格执行核电签点放行制度,牢牢把控每一处安装环节。每完成一次附着作业,技术与测量人员便携带全站仪反复校验,将塔吊垂直度偏差始终控制在0.3‰以内,以专业与坚守铸就安全“生命线”。通过推行“W、H、S”三控点管理法(见证点、停工待检点、旁站点),明确责任,规范流程,全面提升作业标准化水平。自2024年8月至今,成功安装、顶升一台236.5米高度中心塔吊及两台231米高度液压顶升平桥,高效拉设25层柔性软附着缆风绳。 

  创新数智高地:蓝天里的钢铁“神器”

  技术创新始终是推动工程进展的核心动力。在廉江核电冷却塔的建设中,一系列前沿数智技术应用,为这座庞然大物的安全攀升装上“智慧引擎”。核电首塔,传统液压顶升平桥已显“力不从心”,最长32米的前桥仍无法覆盖全部作业面,混凝土布料效率受限,12级的抗风能力,在台风频发的沿海地区难以满足核电极端严苛的安全施工标准。

  怎么办?面对挑战,项目机械团队联合安徽电建二公司机械化公司创新工作室,携手设备厂家开展“头脑风暴”,创新研制出40米前桥新款模块化设计,首次应用于廉江项目,更好地匹配高位收水海水冷却塔的双曲线结构,成功打造出新一代钢铁“神器”——YDQ40*20-7液压顶升平桥。

  “广东强台风频发,抗风能力是关键。”焦新刚介绍道,“该平桥通过优化骨架结构,增加临时安全拉索,可硬扛17级超强台风;首创的模块化前桥设计,使它在5.2米至40米之间如搭积木般灵活伸缩,轻松覆盖整个施工面;智能布料系统内置双管道,一条高速输送混凝土,另一条自动回收废水,高效环保;更突破性地将独立高度提升至42米,减少附着点,轻松破解超大型冷却塔平桥施工的首道附着难题。”

  数字化技术的深度应用,为工程建设装上了"智慧大脑",显著提升效率,筑牢安全防线。面对#1冷却塔内部狭窄作业空间,技术团队借助CREO软件进行1:1建模与仿真,运用3Dmax渲染动画辅助方案编制与交底,对施工全过程进行动态可视化模拟,实时呈现现场状态与设备运行。同时,通过在高空软附着系统中加装传感器,实时监测并显示拉力变化,确保附着安全可控,为恶劣天气施工提供可靠数据支撑。

  这台集抗风暴、能变形、喂料快、上下省、起点高于一身的“钢铁巨人”还拥有钢丝绳自动润滑、顶升偏斜实时报警和升降机滑动附着装置三项核心专利,成为真正“又安全,又能干,还聪明”的施工利器。这项名为《桁架式液压顶升平桥的开发与应用》的技术成果,实至名归地拿下了2025年安徽省电力协会二等成果,以及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二等奖。

  技术突破与管理创新相辅相成,共同推动项目的高效执行。一次次新尝试、一项项新做法,持续激发团队员工的创新内生动力。面对施工升降机附着装置拆装频繁、损耗严重的问题,项目机械化团队深入钻研、反复推敲,历经三个多月试验,成功研制出一种可沿导轨滑动、随升降机同步升降的新型附着装置。该装置无需反复拆装,使用寿命延长至3倍,安装时间节省近半,先后荣获安徽省“振兴杯”青年职业技能大赛银奖、合肥市职工“五小”活动优秀成果奖。

  针对沿海高盐高湿环境,采用氟橡胶定制油缸防护套,延长设备寿命两年以上;台风季节采用夹轨器、铁楔塞轮、台车梁地锚刚性连接及主钩抛锚等综合抗风策略,构建“多重防护网”;螺栓防松标记、设备保养小程序等微创新,为每台设备配备“数字健康管家”。这些细致入微的改进,汇聚成推动工程稳健前行的坚实力量。

  锚定行业标杆,党旗下的“明星”班组

  先锋突击,攻坚克难,目标所指,行动所向。项目机械化团队通过党建与生产深度融合,组建“廉江核电首塔机械化党员服务队”,开设“移动课堂”,开展“高技能党员带徒”活动。正是这支敢打敢拼、冲锋在前的党员骨干力量,有力确保了关键节点目标如期实现。

  丁程波综合班组的成长历程,正是这种精神的最佳注脚。2024年实现设备故障率降低10%、人均效能提升25%,高度展现出卓越的机械安装与运维实力。班组定期组织学习交流,主动寻找差距,围坐一起对照成绩自我剖析:“顶升效率还能再提升5分钟”“设备巡检记录应当更细致”……凭借这样的自省与进取,他们将每次作业视作竞技考场,将每个难题转化为进步跳板,不断强化团队凝聚力,全面提升成员综合素质。先后荣获项目部首个“四星班组”和广东廉江核电项目首个“五星班组”称号,彰显出新时代先进班组的精神风貌与专业担当。

  碧海蓝天之间,广东廉江核电冷却塔宛如一座巍巍丰碑,见证着中国能建人的智慧与汗水。横空凌立的40米液压平桥,如同两排最美琴键,伴随中心塔吊长臂挥动,在蓝天之上,凝聚中国能建安徽电建二公司"不断超越,追求完美"的钢铁意志,奏响中国核电现代化大工业的完美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