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与时代同频 与新疆共进——中国能建新疆院以卓越业绩献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七十华诞

  扎根边疆:天山的能源脊梁

  七十年风雨兼程,七十年春华秋实。当晨光洒向天山南北,当万家灯火点亮戈壁荒漠,中国能建新疆院如同一棵挺拔的胡杨,将根系深深扎进这片热土,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同呼吸、共命运。2025年,自治区将迎来成立70周年华诞,在这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新疆院自1958年创立以来,始终以点亮新疆、赋能发展为己任,从最初的92人拓荒队伍,发展到如今超600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疆能源建设领域不可或缺的光明使者

  建院六十七年来,新疆院人用智慧和汗水,在天山南北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能源建设赞歌。他们如同当代的丝路使者,在广袤的西域大地上编织着纵横交错的能源网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从阿尔泰山的皑皑白雪到塔里木河畔的胡杨林,从帕米尔高原的雄鹰展翅到准噶尔盆地的骏马奔驰,处处都留下了新疆院人奋斗的足迹。

  筚路蓝缕:与自治区共成长的能源先锋

  新疆院始终与自治区发展同频共振。回望1958年,第一代新疆院人怀揣着建设边疆的豪情壮志,顶着凛冽风沙,住地窝子、啃干馕饼,用算盘和计算尺在煤油灯下绘制出新疆第一批电力工程蓝图。那时的新疆,百业待兴,能源基础设施极其薄弱,正是这些开拓者用青春和热血,为初创时期的自治区点亮了明灯。

  伴随着自治区的发展步伐,一代代新疆院人前赴后继,将足迹遍布天山南北。海拔4000多米的帕米尔高原上,他们克服极度缺氧、严寒等恶劣条件,完成了塔什库尔干县电网建设工程,让高原牧民用上了稳定电力,点亮帕米尔的梦想成为现实;在被称为死亡之海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他们设计的输电线路如一条条巨龙穿越沙海,为沙漠油田开发和沿线百姓送去了光明和希望。

  六十七年来,新疆院累计完成发电工程200多项,电网工程1000多项,新能源项目1700多项。这些工程如同镶嵌在天山南北的明珠,串联起自治区能源保障的安全网络。特别是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新疆院以疆电外送特高压工程、罗布750千伏变电站等一系列重大能源项目献礼。这些工程不仅显著提升了新疆电网的输送能力和新能源消纳水平,更通过参与乌兹别克斯坦风电等国际项目,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技术和新疆智慧,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力!

  绿色转型:赋能美丽新疆新发展

  进入新时代,新疆院积极响应自治区绿色发展号召,以创新为笔,以匠心为墨,在广袤的新疆大地上描绘着绿色发展的崭新画卷。2006年以来,新疆院人踏遍天山南北,寻找最优风场和光资源区,累计完成1700多项风电、光伏项目设计,助力新疆建成全国重要的清洁能源基地。

  在自治区成立70周年前夕,新疆院设计的新疆华电乌鲁木齐光伏基地100万千瓦/400万千瓦时独立新型储能示范项目成功并网这个目前国内最大的沙漠地区独立储能项目,采用光伏+储能+治沙创新模式,既实现了清洁能源开发,又促进了沙漠治理,展现了科技与生态的完美融合这份厚礼将为自治区70华诞献上最绿色的祝福。

  从茫茫戈壁到广袤草原,新疆院设计的清洁能源项目如珍珠般撒落天山南北。在达坂城,一座座风车如白色的森林,在风中翩翩起舞;在哈密,一片片光伏板如蓝色的海洋,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些项目不仅为自治区提供了清洁电力,更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守护着大美新疆的绿水青山。

  科技创新:智慧赋能自治区高质量发展

  新疆院始终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将科技创新作为服务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企业建立了完善的科技创新体系,在特高压输电、新能源消纳、智能电网等前沿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在科技创新道路上,新疆院人勇于攀登,不断突破。在海拔3500米的阿尔金山地区,他们创新采用高海拔绝缘配合技术,成功解决了输电线路外绝缘问题,让光明穿越崇山峻岭;在著名的百里风区,他们研发的防风型铁塔如坚强的卫士,有效抵御了12级以上大风,保证了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在酷热的吐鲁番盆地,他们开发的耐高温设备让电力供应不再因高温而中断。

  截至目前,新疆院持有专利72项、软件著作权32项,承担国家级科技项目29项,多个项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些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自治区能源建设中,为新疆能源事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疆院主编或参编的53项技术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6项),不仅提升了行业技术水平,更彰显了新疆院在能源建设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民族团结:同心共筑美好家园

  作为自治区大家庭的一员,新疆院始终高举民族团结旗帜,将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理念融入企业发展的血脉中。六十七年来,企业累计培养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百余人,这些人才既懂专业技术,又了解当地民俗,成为连接各族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在项目设计中,新疆院充分考虑当地民族习俗和文化特色。在喀什老城改造项目中,设计人员巧妙地将维吾尔族传统图案融入配电设备外观设计,让现代电力设施与古老民族文化相得益彰;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他们设计的输电线路特意避让了牧民传统转场路线,最大限度减少对牧民生活的影响;在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他们采用蒙古族崇尚的蓝色作为变电站主色调,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

  新疆院还积极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偏远地区,为少数民族群众提供电力技术培训和支持。在和田、喀什等地,新疆院人帮助当地村民建设光伏电站,不仅解决了用电问题,更照亮了民族团结之路。这些点点滴滴的用心,让新疆院成为了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走向世界:丝路明珠绽放异彩

  依托自治区独特的区位优势,新疆院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让中国技术、新疆智慧走向世界舞台。从塔吉克斯坦的群山之巅到埃塞俄比亚的高原之地,从中亚的广袤草原到非洲的热带雨林,新疆院设计的能源项目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重要窗口。

  在塔吉克斯坦,新疆院设计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解决了该国南北电网互联难题,被当地人民誉为"光明之路";在埃塞俄比亚,他们总承包的400千伏输变电项目,成为东非地区电压等级最高的输电工程,为东非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在巴基斯坦,他们参与设计的风电项目,让清洁能源的春风吹拂这片土地。

  这些国际项目不仅输出了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更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的专业人才。许多参与国际项目的年轻技术人员,在实践中快速成长,既掌握了国际先进技术,又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工程管理经验,成为自治区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重要人才支撑。

  奋进新时代共创美好未来

  六十七年砥砺奋进,新疆院与自治区同呼吸、共命运,用智慧和汗水在天山南北书写了能源建设的壮丽诗篇。从1958年到2025年,从自治区成立到70华诞,新疆院人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胡杨精神为引领,以能源报国为己任。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疆院将继续发挥能源建设国家队主力军作用,紧紧围绕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全力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在未来的征程中,新疆院将聚焦双碳目标,加大新能源领域创新力度;深化国际合作,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专业队伍;推进数字化转型,提升智能化水平。

  让我们期待,新疆院将继续以昂扬的姿态、创新的精神、务实的作风,为自治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能源保障,在天山南北继续书写新时代的能源传奇,以更加优异的成绩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华诞,为新疆的繁荣稳定和长治久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就像天山上的雪水滋润着这片土地,新疆院将继续用智慧和汗水浇灌新疆的明天,让光明永远照耀着这片美丽的土地,让能源的力量助推自治区驶向更加辉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