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综合报道
无人区的风沙舞者-中国能建华北院疆电入川渝±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终勘定位工作纪实

  强风疾速掠过格尔木沙漠高高的沙丘,放眼望去,干燥明亮的阳光照耀着每一个肉眼看见的地方。广袤无垠的沙漠之中,一群技术人员,如同现代的探险家,手持精密的测量仪器,穿梭于起伏的沙丘之间。他们踏着细软的沙粒,每一步都显得坚定而谨慎。

  他们来自中国能建华北院,正为疆电入川渝±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行终勘定位工作。

  疆电入川渝特高压工程是深入推进国家“三基地一通道”建设的重点工程,华北院承担的线路部分位于青海格尔木地区。格尔木位于青藏高原腹地,是连接西藏、新疆、甘肃的战略要塞和中国西部的交通枢纽,自古以来就是古丝绸之路南道羌中道的重要驿站。

  奔赴无人区

  此次勘测的输电线路途经一片无人区,唯一留下的印迹还是上次勘测人员来时留下的车轮印,漠漠沙地,有一种不可言说的庄重感。

  每天早上,团队人员匆匆在驻地吃过早饭,就出发前往现场。现场环境根据目的地不同,分别为连绵不绝高低不一的纯沙丘,和较为平坦、但更容易让人口干舌燥的带有细土和各种大小碎石组成的鱼鳞纹的沙土地。

  由于沙漠昼夜温差大,大家一致同意在早上的时候多赶路,少休息。但到了中午,高温笼罩,伴随着头上碧蓝的天空,脚下的大地在无情地灼烧,往远处看去,能看到因为高温而扭曲的空气,干裂的嘴唇让你喝多少水都无济于事,高原反应带来的氧气不足导致的头疼感让每一步都变成了一种煎熬。

  极限穿越

  虽然早知沙漠的壮美,但真正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大家还是被此起彼伏的沙丘壮丽的景象震惊到了。

  然而这震惊尚未消逝,还有更重要的问题需要面对。在去往沙漠的途中,难以辨别的地形是最需要考虑的问题。长满低矮耐旱植物、铺满碎石的地表下面仍可能是成片的细沙,车辆随时会出现故障并陷进沙坑里。足以吹飞帽子的大风伴随着车辆走过飘起的沙尘,在一些路段可见度几乎为零。

  激流勇进

  最忘不了的当属跨越河道的那几天。开展工作的几个星期后,团队一行碰上了格尔木几十年难一遇的大雨,连日的大雨让荒漠积攒了恐怖的水量,公路上地势低的地方直接被从两旁高的地势上冲下来的水无情淹没,变成了足有膝盖深的水塘,一不留神就会被水流冲走。一眼望不到头的河道被湍急的水流填充,而塔位正在这些水流中间。

  淌过这些水流的难度超出想象,大家相互扶持、砥砺前行。有些过膝深的水流,堪堪能在里面保持稳定不被冲倒,而有些及大腿根深的水流只能绕道而行。如果长时间站在水里的一个地方开展工作,不一会就会往下沉,为了安全,大家尽量多移动自己的位置。

  每天工作结束后回到宿舍,深感疲惫的团队成员狼吞虎咽地吃着一天唯一的一顿正餐。顾不上分时间段提供的热水和用了很久也没法洗的床单被罩,就沉沉睡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每一分每一秒都考验着耐心与专业。但他们用勘测到的看似平凡却至关重要的数据,为工程蓝图添上了最坚实的一笔,确保每一项建设都能在沙漠的怀抱中稳健扎根。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正是这样一批电网设计先锋,他们坚守初心,笃定前行,勇当高质量发展的攀登者、实干者,用自己实际行动诠释了华北院的责任与担当,书写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