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重点改革任务取得重大进展,体制性、机制性改革深入推进,半数以上专项量化考核指标完成值达到科改示范企业平均水平……从2022年3月成功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到考核结果良好,短短1年时间,中国能建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将“科改示范行动”与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行动、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统筹结合、一体推进,坚定“一体抓、主动抓、系统抓、高目标导向抓”的工作机制,以改革促提升,以数字化转型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激活内生动力。
完善体系,在企业治理中优化提升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推进以来,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始终将推进董事会规范化建设作为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性重要工作,紧紧围绕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的职责定位,体系化推进董事会规范建设与运行管理,持续推进高水平董事会建设。坚持“前置不授权,授权不前置”,加大董事会对经理层授权,保障经理层依法行权履职,实现规范授权、科学授权、适度授权。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行董事会应建尽建、配齐配强、规范运作,以服务企业董事会决策为核心,设立战略与投资委员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等机构,为董事会决策企业生产经营重大事项提供咨询和建议,有效保障董事会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2022年3月,该公司成功入选国资委“科改示范企业”,为葛洲坝集团改革三年行动高质高效收官作出重要贡献。
“2022年5月,公司高质量编制报批‘科改示范行动’综合改革方案及改革任务台账(2022-2025年),梳理92项科改工作任务,并逐项细化了目标任务书、措施路线图、时间进度表、责任体系单。”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全面提升企业内生动力,离不开科学完善的治理机制。公司聚焦完善企业治理机制、提升运转质量效能这一重点任务,持续优化企业治理体系,加强董事会建设和规范运作,每季度向外部董事提供重点关注事项等履职支持材料,帮助其加深对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风险管控等方面的了解,提升重大事项事前分析、事中监控、事后评价的完整性,外部董事进入专业高效履职状态,实现组织机构健全、制度体系完备、整体运行规范、作用有效发挥,有力推动了该公司高质量发展。
在优化治理体系方面,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不断强化制度保障,重构以该公司章程为基础、以18个职能模块、51个管理事项为核心的制度体系,促进制度体系与治理体系深度融合,聚焦“四个是否”,修订了《党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全面梳理完善“两个清单”,实现前置研究和决策、执行环节无缝衔接,提高了决策质量和效率。
强基固本,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
如果说技术是“种子”,那么科研平台是滋养“种子”成长的“沃土”。目前,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借助数字化手段开展以工艺工序标准化、生产过程智能化等为重点的技术创新,重塑水利水电领域核心竞争力。
“公司正改变攻克工程项目施工技术难题为主的技术研发方向,形成围绕‘降低生产成本、降低安全风险、提高产品质量、提高施工效率、提高项目效益’的新导向。”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战略与运控部负责人说。
2022年,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先后就肇明高速公路隧道超前地质预报与监测、恩施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前期可行性研究、智慧测绘数字化管理系统建设,分别与武汉中科岩土公司、长江委、南方测绘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就智慧工地建设、生产数字化等与陕西维飒科技公司、长沙计支宝进行了战略合作洽谈,以技术交流推动信息流通、信息交换,不断开拓技术思路、激发技术研发灵感。
在肇明高速项目建设中,项目部通过采用“复杂环境桥梁承台及桩基础施工关键技术”,解决了项目施工难度高,受机械数量限制,施工时间长等问题,并避免了传统的技术手段,工艺复杂不便于操作,不利于施工安全,工作效率低下,施工质量和工期要求不能得到保证等风险;采用本项目应用装置,可以不受机械数量的限制,所有桩基同时进行施工,大大节省时间,材料省,强度高,有效节约了成本,使作业人员和施工机械尽可能便捷,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保证施工质量。采用新桩基础关键技术,可使单个施工周期缩短工时2天,合计缩短工时68天,节约了施工成本。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先后组织参加了五届二次施工专委会碾压混凝土年会、工程建设行业科技工作会议暨科技成果竞赛交流会、中国施工企业协会工程建设企业科技人员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在推进技术提升的同时,助推技术人员专业素养大幅提升。
数字化转型是工程科研体系的组成细胞,该公司从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生产管理数字化建设、装备数字化建设、生产智能化建设等角度,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工程,以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搭建研发平台,构建“一个中心+N个研究所”的工程科研体系,打造知识、人才、资源“共享池”,并组建测绘数字化中心,将测绘技术与BIM技术创新融合,实现了闸坝混凝土快速施工,并已在大别山引淮供水灌溉工程枢纽工程成功应用。
“为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实现管理手段和管理方式的创新,解决项目传统建设过程中出现’管控力度不够、管控手段落后,容易产生安全隐患‘等难题,大别山项目采用智能建造技术,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编码技术、智能接口技术等技术建立施工现场人力、车辆、日志、环境等数字化管控,实施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大别山项目负责人介绍说。
2022年,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获国家授权专利48项,主参编行业技术标准获准发布2项,获行业级及中国能建科技奖11项,成功揭榜中国能建重大科技专项“长入流、高扬程抽水蓄能关键施工技术研究”子课题任务。
打破限制,探索市场化经营和用工机制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正不断健全以劳动合同管理为基础、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市场化用工制度,充分利用员工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等机制,全面实施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强化定量考核和“摸高”业绩机制,推动经理层成员由传统“身份管理”向市场化“岗位管理”转变。
当前,该公司大力推行“能人举手”,开展项目部及工程处主要负责人等关键岗位职业经理人试点、项目经理“揭榜挂帅”试点、事业部副总经理公开竞聘,打破论资排辈等隐形台阶,并启动公司高管、部门负责人岗位合约制管理,坚持刚性考核兑现和考核不合格退出,真正实现了管理人员“能上能下”。
在重庆市潼南区涪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完工之际,进入拟筹建阶段的青岛市官路水库项目广撒英雄帖,三峡建设公司面向所属各单位经理层开展项目经理“揭榜挂帅”竞聘工作。潼南项目负责人杜振东抓此机遇积极申报,通过资格审查、竞聘自述、现场答辩、组织考察等一系列程序,成功“挂帅”青岛市官路水库项目,带领一批业务精湛、本领过硬的业务骨干投身官路水库建设。
“项目经理‘揭榜挂帅’试点给了我新的机遇、新的挑战,‘榜’是任务也是责任,‘帅’是许诺更是授权,青岛官路项目作为该公司深耕青岛区域市场的前沿阵地,我深知高质量、高标准建设官路水库项目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杜振东谈到,青岛市官路水库项目作为项目经理“揭榜挂帅”试点单位,是三峡建设公司深化科改示范行动的重要一步,是推行市场化选聘机制的重要一环,以业绩为导向,做实干部任期考核,打破“铁交椅”,有效推动该公司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22年,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累计引进社会成熟人才30人,专业技术成熟人才14人;校园招聘243人,并引进校园招聘硕士学历专业技术人才19人;内部招聘BIM技术人员4人……同时,为整合研发创新资源,全力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该公司充分与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等围绕在建工程技术难题、项目开发建设和数字化建设进行研发合作,在强化技术人才培养和关键技术攻关的同时,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维度为该公司创新发展提供成熟人才支撑,这是落实科改示范行动以来一次重大的人才队伍调整优化。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还专门制定了《科技创新激励管理办法》,对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打造水利水电业务领域原创技术策源地、促进经营质效提升、生产效率提高的创新团队和个人实施“精准激励”,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动力。
“近年来,公司BIM创新研究工作进展迅速,实现了BIM应用全覆盖,尤其在BIM软件二次开发、全过程虚拟施工、推广可视化汇报与交底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果。公司BIM中心团队被推荐为中国能建优秀科技创新团队,同时公司的科技奖、工法等也向BIM等数字化方向倾斜,我们团队成员受到了非常大的鼓舞,敢于奋斗勇于拼搏的工作氛围越来越浓厚。”该公司BIM中心团队负责人说道。
攻坚克难,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企业高质量发展
葛洲坝三峡建设公司紧跟改革步伐,落实各项改革举措,融入中心抓党建,着力发挥党建在企业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该公司聚焦中心工作重难点,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和党员“岗区队”攻坚克难作用,将党建工作的系统创新同加强项目管理、推进基础“334”工程相结合,变“问题清单”为“责任清单”,切实将党组织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制胜优势、发展优势,实现党建工作和生产经营“双融双促”。
胡军,原乌东德施工局副局长,“三峡建设公司优秀模范党员”“四川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曾带领系统人员成功处置乌东德970拌和系统液氨泄漏险情和下游围堰渗水险情,为乌东德式电站连续两年实现“双百”目标贡献力量。他积极投身水电工程建设20来年,把最美的青春留在了最艰苦的地方,在乌东德施工局尾工之际,一刻脚步不停歇,主动请缨投身雪域高原的“水电明珠”—叶巴滩地厂项目,面对更为艰苦的施工环境与高寒缺氧的双重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全体干部职工沉着应对。
“环境艰苦没什么,办法总比困难多,要尽快投入到工作当中去,决不能辜负党组织对我的一片期望”。他深知叶巴滩水电站是金沙江上游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工程,也是三峡建设公司最大的在建水电工程。他来项目的第一天,就深入现场,走遍施工的每个角落,针对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协调解决,并组织开展干部对口、班前会、隐患排查治理、动火审批、交叉作业等一系列工作,得到监理业主的一致认同和高度评价,扭转了现场被动局面。
武重高速项目作为三峡建设公司创建项目管理"十化"的示范项目和“智能建造”的试点项目,着力于打造智慧钢筋加工厂、智慧拌和站、智慧梁场三大区域,形成以钢筋加工数字化、预制梁生产智慧化、拌和系统管理智能化等为特色的项目智能建造体系。
“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开好头起好步,面临经验空缺、工期紧张、协调难度大等困难,作为党员干部应该冲锋在前,到最困难的岗位上,充分利用党建引领优势发扬党员的示范带头作用,把党建和生产经营工作深度融合,汇聚强大合力,激发不竭动力。”武重高速项目党支部书记谈到。“项目智能建造中要实现三大区域软件集成的技术难度非常高,放眼全国,成熟高效的软件集成开发商少之又少,我们没有太多可供参考的数据。作为党支部书记和党员责任区的负责人,使命在肩,我愿意也有责任担负起这份重担,从一知半解到目标明确,党支部成立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党员突击队,攻克了技术方案选定优化、场站建设、软硬件厂商选定等困难,不断探索优化三大区域软件系统的集成方式,后续将以‘三大区域(钢筋加工场、拌合站、预制梁场)、两个中心(中控中心和信息化中心)、一个平台(智慧化信息集成在一个平台)、一个沙盘(采用BIM+GIS结合方式,形成电子沙盘)’为纲领推进智能建造,全力打造集团股份公司项目管理‘十化’、智能建造示范项目、廉洁示范项目,争创湖北省平安工地。”
三峡建设公司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党建与生产经营同步谋划,推行项目党建“前期交底、中期调研、后期评估”的闭环管理。逐步厘清项目党组织和项目经营管理主体的权责边界,强化党组织研究把关。三峡建设公司持续聚焦三峡、乌东德等“大国重器”,系统推动企业品牌塑造,在主流媒体深化企业文化宣传,创作的短视频参展国务院国资委第三届“一带一路”百国印记短视频大赛,乌东德水电站亮相央视“大国建造”纪录片,全面增强企业品牌美誉度和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