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区素有“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誉,曾是“深圳速度”和“深圳高度”的代名词,创造多项“中国第一”。位于罗湖区的清水河片区是深圳开发最早、规模最大的公共仓储群区。在这里,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建设者经过八百日夜鏖战,实现河道复明,重塑百里碧道“特区”水生态。
古往今来,人类逐水而居,文明伴水而生,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清水河作为片区内河流,对辖区内整体环境提升及功能定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作为深圳市159个黑臭水体之一,清水河位于高密度建成区,暗渠覆盖率达46%,严重影响了该片区大梧桐新兴产业带的建设。
清水河片区内物流产业层次较低,大片土地、大量物流设施和仓储设施闲置,片区内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水平明显滞后于周边区域。深圳市罗湖区出台了《清水河科创智慧城综合规划》,将在清水河片区建成湾区智核、山水趣城的深圳智创高地。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圳市政府、罗湖区政府正在大力推进清水河片区的城市更新改造工作。2020年8月,清水河综合整治、油气路清宝路新建工程正式开工建设。
“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结合城市规划进行河道复明改道,通过河道拓宽、加固、护岸改造、清淤清障等措施,确保清水河满足50年一遇防洪标准,同时也能改善河流水质,增强河流水环境承载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清水河项目负责人袁庆华介绍道。
暗渠暗涵整治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存在河道沿线管网缺失、水体污染严重、暗渠覆盖率高等问题。
为啃下征地移交等问题,扎实推进项目建设,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清水河项目部党支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攻坚、冲刺、决战为目标的主题实践活动,助力一线生产。通过出真招、落实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带动了项目全体职工和作业人员,奋力实现了各项节点目标。
2022年12月10日,施工人员反映现场人手不足,有大量杂物需要清理。为保证验收不受影响,项目部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突击队和青年团员,经过连续10小时的奋战,最终顺利完成清理工作。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清水河项目部的一名女职工李亚辉回忆,“那天温度还挺适宜的,没什么太阳,我们早上8点开始,到晚上18点结束,扫地的、推斗车的、铲垃圾的……大家分工明确,流水作业。在这过程中大家衣服上都沾上了尘土,手上打起了水泡,腰也直不起来了。”如今,工程已顺利完工,并交付使用,大家觉得一切付出都值了。
袁庆华说,“清水河暗涵复明,通过对现状环境、人文、历史资源的分析,生态河流景观的把握,充分考虑城市中人的活动需求,在实现河道防洪排涝功能的同时,营造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河流景观休闲带。洪涝灾害逐步减少,居民供水质量稳步提高,为美丽中国建设添上了一笔绿色”。
清水河道总长1.12千米,河道内水流主要来源于布吉河,补水规模为1万方/天。河道底部平均宽度约为6米,项目部通过上攀下爬、缓坡、草阶等生态的做法软化河道驳岸,设置多处壅水堰保障河道景观水量、丰富深潭浅滩多样水流形态,河道沿岸摆放景观石、种植湿地生态植物带,营造自然生态空间,形成健康与可持续的生态河流廊道。
2023年1月6日,清水河综合整治、油气路清宝路新建工程正式竣工。
如今,人们漫步蓝绿交织的休闲廊道,水清岸绿的秀丽景观尽收眼里。中国能建葛洲坝二公司在清水河两岸为居民营造人与自然生态和谐共生的河流景观休闲带。“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明渠河道能实现以正本清源、雨污分流为导向,兼顾后期运营管理的水污染治理目标,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必要条件。我们通过碧道建设改善滨水城市界面形象,贯通‘山水连城’生态水脉绿廊,形成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滨水经济带,以暗渠复明的新模式探索建成‘山水连城’碧道建设示范工程。”袁庆华说。
清水河综合整治工程对清水河进行河道改道,消除了原河道深埋暗涵的结构安全隐患。改道复明后的河道恢复了河流的自然形态,有效改善了河流水质及人居环境,提高了片区防洪排涝能力,保障了区域防洪排涝安全。
即将退休的李亚辉参加工作已31个年头。她表示,“在退休前还能参与这样一项生态工程、民生工程的建设感到非常荣幸。以后再来深圳就是以游客的身份了,到时候一定要再来看一看这条碧道绿树成荫、花团锦簇、水草丰美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