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三峡之巅再到走向全球,中国能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谱写了一部中国民爆行业的恢弘篇章,孕育了“坚忍不拔,敢为人先”的企业精神,指引着敢想敢闯敢拼的易普力人一往无前。
有一种精神叫传承
1993年,一支仅仅只有13人的民爆队伍在茅坪镇附近的苏家坳,准备放响属于“易普力”的第一炮。环顾苏家坳,那是一个没水没电没人烟的荒山,但年轻的易普力人硬生生的靠着借来的十几万流动资金、赊购而来的第一台混装车、找来的一台旧锅炉,在茫茫荒野中挖了个坑,几块石棉瓦围在一起,就这样,中国水电行业最早的乳化炸药地面配制站开始投产。11月19日,易普力在苏家坳成功放响第一炮,在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中宣告诞生。
敢啃硬骨头的易普力人并未就此停下脚步,在短短数年间,在连云港核电站场坪工程、攀枝花市民用机场、水布垭水电站、张河湾抽水蓄能电站等多个领域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迹,迅速在全国打响了易普力的品牌。
追忆旧时光,张河湾作为葛洲坝易普力公司进入北方后承担的第一项爆破服务工程,生活环境极其艰苦,一间60多平米的大通间房,除了要堆放各种材料外,还要挤进10几个人睡觉,水源和蔬菜全靠山下村民供给,如遇特殊情况,断水断菜也是常有的事情。
员工们迎着北方像刀一般的风沙进行施工,也都习以为常。可即使这样,易普力人仍然坚定信念,充满激情,一方面始终保持高质量的施工水平,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全国漫游”,夜以继日地向主管部门推介公司优势,用锲而不舍的诚意打动对方,连当时负责混装车审批工作的工作人员都感叹道:“你们把工作做到这个份上,我们很难不同意。”终于,易普力人成功打破区域壁垒,把混装车开进了张河湾,成功开启了混装车跨省域施工先河。
“面对竞争敢于拼抢,面对先进敢于超越,面对空白敢于填补,面对平庸敢于优秀。”易普力发展历程所留下的企业文化,也深深影响着一批又一批新鲜血液。
2006年,易普力人在短短的6天里,将近400吨炸药和填塞材料装进近2000个爆破孔,在超出体能极限的工作中,成功实施三峡RCC围堰爆破拆除,被外界盛誉为“天下第一爆”;2015年,仅用了6个月时间,易普力人克服高寒、缺氧等困难,在西藏拉萨建成了年产能25000吨、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混装炸药生产系统;2016年,经过4年的钻研探索,通过发明“PVC注水爆破施工工法”“高强度防水袋注水爆破施工工法”等,攻克了露天煤矿火区爆破的世界级难题……无数易普力人在磨砺中成长,在成长中收获,将易普力精神代代传承。
多年来,葛洲坝易普力公司陆续培养出“大国工匠”陈远春、“央企劳动模范”魏碧波、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阮国府、“中国电力优秀青年”冷振东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让怀揣梦想的易普力人羽翼渐丰,让砥砺前行的易普力根深叶茂。
有一种力量叫融合
为做大做强民爆业务,2003年起,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加大了投资重组步伐,相继重组整合了重庆力能、湖北昌泰、湖南二化等8家民爆生产企业和13家民爆流通企业,完善了生产、销售、爆破服务的民爆产业链条。在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过程中,公司更加主动地走进重组企业,倾听他们的声音,让“旧”企业绽放“新”活力。
二化公司是2007年正式加入易普力大家庭的一个老牌炸药生产公司,得知重组消息后,厂子里原来的老职工人心惶惶,对于未来都持观望态度。
当时,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派出彭送斌担任二化公司的总经理。彭送斌进入二化公司后,非常尊重原有领导的意见,遇事总主动与他们商量,通过不断地沟通与磨合,大家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良好的默契。
现任二化公司负责人朱立军便是当时湖南二化的“老人”。加入易普力后,他同样也经历了迷茫,但看见公司一心为了企业发展的态度,他深深的被打动了。他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把二化公司建设得更好!”
怀揣着这样的信念,2009年,朱立军在膨化炸药生产线设备安装阶段,他与设备安装人员夜以继日忙碌在施工一线。8月的一个傍晚,朱立军突然晕倒在施工现场,醒来后他仍不休息,又坚持工作到晚上10点多钟才回家。一进门,朱立军病倒了,被家人紧急送往医院。医生指出,朱立军由于过度劳累,导致严重中暑,已经出现脱水休克状态,再晚一点治疗就会危及生命。然而,朱立军在医院刚治疗两天后,又出现在了设备安装现场。
朱立军等一众老领导的言行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职工们,“从最初的老式纯手工装药制作到现在的一体化智能生产线,已经进行了四次技术改造,朱书记每次技改都在现场亲自参与,这也激励着我们更加用心地工作。”二化公司乳化车间员工尹云龙回忆道。
人心齐,泰山移。在强大的合力下,历经十余载的发展,二化公司已从单一的炸药生产单位转型升级为集生产、销售、配送运输、矿山总承包、爆破作业一体化服务现代化企业,业务区域覆盖湖南、广东、广西、海南四省域,员工收入也实现逐年增加。二化公司成为了当地羡慕的“明星企业”。
多年来,针对重组企业文化融合,葛洲坝易普力公司聚焦实现“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战略愿景,坚持以注入吸收型文化融合模式为主要策略,针对性采取战略引领“融景”、管理再造“融制”、思想引导“融心”、人文交流“融情”、党建深化“融力”等五融举措,不断推动文化融合落地落实,让企业文化力转化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动力、合力与品牌力。
有一种发展叫“走出去”
走进新时期,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围绕中国能建关于民爆业务的战略定位,提出“创造客户价值、引领行业进步”的新使命,明确了争做民爆行业龙头、打造更具价值的中国能建民爆品牌的战略目标。
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依托国内大型矿山企业“走出去”,于2013年打入利比里亚矿山市场,获取首个国际项目,并顺势成立了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可是,2014年,埃博拉病毒突然在西非国家肆虐,市场拓展和项目落地一下子变得举步维艰。
在疫情面前,中方员工和利籍员工心理压力倍增,特别是有利籍员工的亲属感染埃博拉的消息传播出来,一度造成恐慌。但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全体员工不畏艰难,严格履约,坚持奋战在医疗资源匮乏和卫生环境恶劣的疫区一线,保障业主正常生产,一方面采取严密的疫情防控措施,配备个人防护用品,使用化学消毒,并严密监控员工体温;另一方通过交心谈心、心理辅导等方式积极疏导员工心理,增强员工信心。
“埃博拉疫情暴发期间,恐惧是难免的,毕竟埃博拉病毒的致死率很高,一旦感染基本就无药可救。但是我们谁都没想逃,只要业主的生产不停,我们的合同履行就不能断,利比里亚进入紧急状态后的9月,我们还超额完成了矿岩爆破任务。”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孙永波回忆道。
履约得到保证后,市场拓展形势依旧严峻。当时,尼日利亚MANEX公司、西班牙MAXAM公司、法国EPC公司等民爆企业均在利比里亚逐鹿市场,不少还是世界民爆领域的佼佼者,竞争非常激烈。
易普力人为在利比里亚站稳脚跟,频频走动于政府、业主和项目现场,最大限度伸展收集信息的触角。有时,为获取一项市场信息,常常颠簸十多个小时,连顿饱饭都吃不上。
经过不懈的努力,2015年,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终于打了一个漂亮的翻身仗!一举成为了利比里亚民爆市场占比90%以上的民爆物品供应商,顺利拿下了Kokoya和New Liberty“两桶真金”的续约业务,并立足利比里亚,辐射塞拉利昂、几内亚、加纳等周边国家,进一步巩固了在利比里亚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利比里亚矿业服务公司的成功,鼓舞着葛洲坝易普力公司越战越勇,随后几年间,葛洲坝易普力公司面向海外,先后承接巴勒水电站、贾姆肖罗发电站、湖山铀矿等项目,国际业务落地巴基斯坦、利科威特、纳米比亚等国别,海外贸易触角遍及全球,打通了立足国别市场、深耕民爆业务的方式和路径,实现由“借船出海”到“造船出海”的精彩转变。
30年岁月匆匆,丰富的企业文化内涵是时光馈赠给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最好的礼物。让葛洲坝易普力公司无论面对何种境遇,都能始终保持着奋发向上的朝气、争先恐后的勇气、独立潮头的豪气。展望未来,葛洲坝易普力公司将再一次擎起发展大旗,在民爆市场浪潮中奋勇搏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