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奋进新时代
以创新为动力,勇闯技术“无人区”

与“卡脖子”技术打交道,只能凭实力。

多年来,作为能源电力建设领域的国家队和主力军,中国能建勇闯一个个技术“无人区”,持续助推能源技术革命进程。

用中国标准为世界“充电”

从青葱岁月到两鬓斑白,中国能建中南院副总工程师梁言桥亲历了中国电网输变电技术发展从“0”到“1”、从“新”到“精”的历史变迁。

2018年,“特高压±800kV直流输电工程项目”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作为项目参与者,梁言桥回忆往昔,感慨万分。

2005年,中国开展了1000kV特高压交流和±800kV特高压直流试验示范输电工程的建设。

当时,为解决能源与电力负荷逆向分布问题,需要大容量、高效率、远距离的输电系统——特高压输电技术是关键。

但是,创新总与难题相伴。

作为一项前沿技术,特高压输电技术完全没有可遵循的设计原则和设计标准。工程师想去考察,都找不到样本。

跟梁言桥一样,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能建一大批设计技术骨干,加入了特高压工作组,和科研单位并肩作战,共同解决了过电压与绝缘配合、电磁环境控制、主要设备选型等多个世界难题。

2009年,由中国自主设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首个特高压输变电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投入商业运行。

十余年间,中国特高压输变电工程技术突飞猛进,工程陆续投产。

“国家在召唤,企业要发展,不管再苦、再难,这条创新之路一旦开始就不能停,停下来就会落后。”梁言桥深有感触。

边研究、边设计、边攻关,中国能建工程师们一步步填补行业空白,取得喜人成绩。

中国能建参建的藏中电力联网工程项目荣获菲迪克工程项目优秀奖,是国内首个输变电工程获奖项目;“高压交流输电关键技术、成套设备及工程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目前,特高压输电领域很多建设、运营方面的国际标准都是来自于中国。在特高压输电领域,中国标准就是世界标准。

将科技赋能助工程“智造”

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乌东德坝区环境常年高温,使用普通水泥极易开裂,工程师们急需为大坝找到“退烧药”。

乌东德项目团队立志要啃下这根“硬骨头”。

团队先后开展16项专题研究,梳理216项的问题清单后,终于意识到——打造无裂缝大坝的关键在于温控。

通过多仓次试验浇筑和总结,项目团队运用了大坝智能建造系统,逐步实现了从混凝土生产到浇筑养护的全过程数字化管控。

在团队不懈努力下,2018年12月26日,乌东德大坝主体工程年混凝土浇筑突破100万方,且未发现温度裂缝。

项目团队还进行了一系列大胆尝试:大坝首次全坝应用低热水泥,这是世界水坝建造史上的一个创举。

智能灌浆、智能振捣、智能温控、自动爬升模板、全坝无盖重固结灌浆等一批创新技术被应用其中——终于,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无缝大坝诞生了。

乌东德水电站在设计及新材料、新技术应用等方面作出大量探索,走在了世界前列。

乌东德项目团队累计获得授权专利90余项,工法30余项,科技进步奖60余项。

乌东德是中国能建创新之路的一个缩影。

中国能建与新中国电力建设同行,见证并参与了行业技术创新历程,如今在水利水电施工、光伏电站、特高压交直流、柔性直流、GIL综合管廊输电设计技术上,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以低碳实践递出“新名片”

2021年4月初,粤港澳大湾区首个大容量海上风电项目——珠海金湾海上风电场建成投产,项目由中国能建总承包建设。

项目采用国产新型抗台风半直驱大型风机,能抵抗17级台风,通过创立的海上风电大数据中心,实现了对海域、陆域全过程在线监控。

十年来,中国能建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经验的基础上,针对技术短板,开展了50余项的课题研究,经费投入超亿元。

中国能建解决了海上风电典型技术问题,主编了海上风电场设计和勘察国家标准,实现了规程规范的本土化。

在近海风电建设方面,风机排布与发电量计算、基础设计、海上升压站设计、柔性直流输电、海洋勘察等位居国际前列,技术创新逐步覆盖深远海风电建设。

绿色、清洁能源已经成为中国能建的一张“新名片”。

在塞上张北,中国能建工程师用5年时间驯服“风”与“光”。

世界首例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国家级示范工程建成,拿下了国际工程咨询领域的“诺贝尔奖”——菲迪克奖。

在江苏金坛,中国能建深入储能技术“前沿中的前沿”。

能建参建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项目首次应用了世界上最先进的非补燃式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电能转换效率达60%以上,全过程无燃烧、无排放。

在广东海丰电厂,中国能建建设了亚洲首个多技术开放的国际碳捕集测试平台——广东碳捕集测试平台。

平台兼具胺法、膜法两种主流捕集系统,为不同需求的客户和不同碳捕集技术提供测试服务,以及后续碳捕集产业链研究,促进CCUS技术的持续健康开发利用。

在数字化领域,中国能建依托综合能源、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探索智慧能源应用场景,为新能源投建营一体化,面向区域发展融合性业务,提供数字基础设施支撑。

展望未来,中国能建发布的《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指出,公司将立足“1466”战略,围绕“30·60”系统解决方案“一个中心”和储能、氢能“两个支撑点”,瞄准国际前沿,着力突破一批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深入推进产技融合、产信融合,支撑能源电力智能化数字化发展,全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支撑引领“碳达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