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百年再启航 建功新征程>主题征文
羊八井:绽放雪域高原的一颗“明珠”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西藏的经济和社会发展,但由于缺乏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西藏长期处于严重缺电的局面。经过各方共同努力,勘探人员终于在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发现了丰富的地热温泉资源。

  1976年初,党中央把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的开发,列为国家“五五计划”重点工程,水电部正式下文,要求西南电力设计院负责羊八井地热电站的设计工作。
  当时,“三座大山”挡在西南院人面前:首先,缺少可供参考的地热电站和地热井等相关资料,设计工作几乎从零开始;其次,羊八井地处高海拔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恶劣,设计工作面临严峻考验;此外,设计人员需要长驻项目现场,但现场高寒缺氧,生活条件异常艰苦。
  西南院人没有畏惧和退缩,立即成立了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设计团队。大家满怀着实现“地热梦”的希望和决心,毅然踏上了奔赴羊八井现场的征程……

  

  羊八井电站

  建设羊八井电站期间,西南院人靠着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白手起家,凭借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发展壮大,依托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走向辉煌,与“红船精神”的内涵深度契合。

  首创,攻克技术难题
  初到现场,交给西南院设计团队的数据只有几口地热井的出水量、压力和温度参数,且参数指标相差很大,给拟定设计方案带来很大困难。

  在有关单位的大力配合下,设计团队反复研究和试验,完成了地热试验机组的设计工作。1977年10月,我国首台1000千瓦地热试验机组成功投产发电,开创了利用西藏地热资源发电的先河。
  首台试验机组投产后不久,西南院设计团队遇到了一个技术难题——地热井和部分设备经常出现结垢和腐蚀问题,严重影响机组热效率和发电安全。
  为攻克这一难题,西南院设计团队联合西藏地热大队、西藏地热工程处、西安热工所等科研机构,不断探索研究问题原因和解决方法。
  经研究发现,地热水压力和温度发生变化时,其化学成分碳酸钙就会产生沉淀和结垢,地热井出水量便会大幅降低,严重影响发电量。设计团队大胆采用机械空心通井机,定期通井除垢,并用玻璃钢管替代易腐蚀的管道和设备,成功解决了地热发电的结垢和腐蚀问题,这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西藏羊八井地热发电技术研究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在建设二期2×3000千瓦地热项目时,为提高地热机组发电效率,设计团队认真总结建设首台试验机组的经验,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将一级扩容热力系统升级为二级扩容热力系统,此举提高热效率20%,厂用电率由16%降低至12%,投资仅增加5%。
  1984年2月,羊八井地热电站二期2×3000千瓦机组工程荣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羊八井地热电站二期工程获国家优秀设计金奖


  在1981年-1989年间,西南院成功设计了羊八井地热电站二期、三期、四期和五期共9台机组,总装机容量2.52万千瓦,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地热电站。羊八井电站发出的电送入拉萨电网,极大缓解了拉萨市长期缺电的局面。
  西南院设计团队凭借数个首创,攻克了地热技术难题。艰辛付出终得回报,看着大量的热源通过管道输入电站,设计团队的同志们难掩内心激动,眼里闪烁着晶莹泪花,脸上洋溢着骄傲与自豪。
  奋斗,挑战极端气候
  海拔4300米的羊八井地区,空气稀薄,寒风刺骨,山顶终年积雪,昼夜温差达30~40摄氏度。在一片荒芜的项目建设现场,大风中摇摇欲坠的几顶帐篷,显得格外醒目,这便是西南院设计团队办公和居住的地方。

  

  羊八井电站设计人员合影

  有一幕场景至今令大家记忆深刻:黄昏将至,设计团队还在帐篷里激烈地讨论着优化设计的方案,他们一手拿着馒头大口大口地嚼着,一手用铅笔在图纸上认真描绘着。狂风骤起,大雨倾盆,帐篷被掀翻,图纸瞬间被吹到十几米开外。帐篷被掀翻,图纸瞬间被吹到十几米开外。年过五旬的共产党员周令兴紧张地连连大声喊道:“图纸!图纸!注意保护图纸!”只见他一个纵身飞跃,将图纸紧紧按住,脱掉衣服将图纸遮盖起来,其他同志则冒着狂风暴雨,艰难地将帐篷再次撑了起来。

  夜幕降临,凛冽的寒风穿透单薄的帐篷,大家瑟瑟发抖、难以入眠。周令兴蜷缩着疲惫的身躯,度过了一个寒冷而又漫长的夜晚,但看到身边完好无损的图纸,他终于如释重负,松了一口气。
  西南院设计团队靠着坚定的信念扎根羊八井,与极端气候作顽强抗争,从未停下奋斗的脚步。

  奉献,彰显责任担当
  在尘土飞扬的羊八井项目现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个中等个子、皮肤黝黑、穿着灰色工装的忙碌身影。
  他就是西南院热机专业主设人兼工代组组长袁世荣,一个平凡普通的共产党员,他在羊八井那样恶劣的环境中一待就是9年,凭借突出的工作业绩,被水电部授予“援藏先进个人”光荣称号。
  袁世荣的妻子身体不好,两个小孩年龄尚小,家里的重担全落在他妻子瘦弱的肩膀上。有一次,他5岁的女儿连续一周高烧不退,甚至出现痉挛的症状。妻子心急如焚,接连发了好几封电报催他赶紧回家。当时,正值地热电站发电调试最关键的阶段,现场工作离不开他。一边是心爱的女儿,一边是热爱的工作,他强忍着心中的焦急和痛苦,含泪发电报安慰妻子,并请老家的父母,赶到成都帮忙照顾生病的女儿。
  在离开羊八井前夕的一个深夜里,袁世荣站在海拔4300多米的山岗上,俯瞰着山下灿若繁星的万家灯火,三千多个日日夜夜的建设场景,在他脑海里一帧帧反复播放着,他的眼眶不禁湿润了。这一盏盏灯光,代表着光明和希望,来自无数建设者的呕心沥血。

  

  羊八井电站


  西南院人在羊八井热田上写下中国地热史上最浓墨重彩的一笔,赋予羊八井地热电站智慧的光芒和无限能量,点亮了西藏人民的夜空,羊八井电站被誉为西藏“明珠”。
  西南院设计团队在雪域高原上风餐露宿的艰苦岁月,历史不会忘记,西藏人民更不会忘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