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百年再启航 建功新征程>主题征文
勘察设计大师的绘图工具
  在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东北院原总工程师严城一的书房里,珍藏着一套已经30多年没有使用过的绘图工具,圆规、比例尺、丁字尺、三角板、计算尺、铅笔,在电力工程设计全靠手绘的年代,这套工具是工程师的标配,也是严城一的宝贝。
  上个世纪80年代以前,发电厂那样复杂的工程构造,都是工程师们用双手一笔一笔画出来的。这套绘图工具,见证了我国电力设计事业的从无到有、从弱到强,陪伴着工程师们走过千山万水。


  传统绘图工具


  严城一1963年毕业于华中理工大学。临近毕业的时候,学校老师和他的父母都希望他能够继续留校读研深造,留在父母身边,可严城一的心里却有不同的想法。
  “当时正是‘向雷锋同志学习’的火红年代,我非常热爱电力设计工作,又听说东北急需电力建设方面的人才,我的第一志愿就填了东北院。我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祖国的电力建设服务。”严城一说。

  

  严城一大学毕业照

  就这样,严城一来到了东北院。东北院地处吉林长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家电力勘察设计单位,在电力设计行业久负盛名,拥有一批技术水平高超、经验丰富的设计工作者。在这里,严城一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
  如何使用绘图工具绘图,是每个工程师的入门课程。当时的大学生入院以后,就跟着老工程师们学习。先描图两个月,学习仿宋字,掌握基本功。接着,趴在图板上用铅笔、丁字尺、三角板等工具,一笔一笔将设计图画在白色纸张上,叫做“原图”。原图完成后,由描图工人用描图笔将图描在透明的硫酸纸上,形成“底图”。底图放在晒图机上,通过化学手段晒出可以复制的白底蓝线的图纸,就是可以用作施工的“蓝图”。

  

  趴在图板上画图的工程师


  

  设计蓝图


  工程设计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的精密计算。当时没有电子计算机,连计算器都没有,大家还要学习使用计算尺。这种尺子由三个相互锁定的有刻度的长条和一个游标组成,长度10英寸,用于进行精确运算。图纸上的每一条线、每一个尺寸、每个数据都需要用计算尺等计算工具一一计算出来。一个项目设计完成后,光计算书就有厚厚一本。

  

  计算尺和比例尺


  严城一就是靠着这些简单的工具,趴在图板上用心画了20年图。渐渐地,他画的图在东北院出了名,经常作为“艺术品”在院内展览。与他合作过的同事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评价他的设计图布局精巧、线条清晰、数据准确、赏心悦目。
  以严城一为代表的东北院老一辈工程师们,矢志电力设计事业,靠着这样一套简单的绘图工具,完成了一系列具有首创意义的工程。新中国独立自主设计的第一台5000千瓦发电机组、独立设计和建设的第一条220千伏送变电工程,新中国第一台20万千瓦中间再热超高压凝汽机组、第一条全部采用国产设备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和非凡的智慧,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为我国电力事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严城一(左六)带领设计人员开展现场设计


  科技的进步使电力设计手段不断迭代,从前的绘图工具也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先是上个世纪80年代计算器的普及,逐渐淘汰了计算尺,提高了计算速度和精度。上个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计算机的普及,使用CAD软件绘图逐渐成为主流,工程师们可以运用新的绘图软件快速绘图,极大地提升了设计效率。虽然不舍,工程师们还是和图板、丁字尺、圆规说再见了。
  “有了现代化制图技术的加持,电力设计现在更是进入了全三维设计的3.0时代。以前设计个电厂怎么也要1年,现在只需要几个月了。”严城一说。

  

  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普遍采用CAD画图

  如今,我国电力工业实现了腾飞,电厂装机容量大幅上升,各项技术经济指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现代化的设计工具大大提升了设计的效率和可靠性,利用这些最新的技术,东北院完成了东营电厂超超临界二次再热100万千瓦机组、田湾核电站常规岛、巴基斯坦必凯118万千瓦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电站等工程的设计。
  从图板、铅笔、丁字尺,到CAD绘图软件;从单机5000千瓦的小机组,到单机100万千瓦的大机组。东北院从东北走向全国,从中国走向世界。一套绘图工具的背后,闪耀着东北院人“艰苦创业、敢为人先、实干报国”的精神,这种精神支撑着东北院蹚出了一条民族电力工业勘察设计的发展之路,也将在一代代东北院人的不懈奋斗中薪火相传。
  “我们已走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绘图工具不断在改进、变化,我们这颗为党和人民工作、为中国电力事业奋斗的心却一直没有变。”严城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