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资讯>专题专栏>百年再启航 建功新征程>主题征文
悠悠瑟鸣,音容永存
  在中国能建江苏院,有一个职工口口相传的故事。
  在众人的描述中,她身形瘦小,穿一套朴素的中山装,一双旧解放鞋。她是江苏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延安时期的老革命——杨瑟,丈夫是共和国的少将。但无论是天寒地冻,还是烈日当空,她从不动用单位或老伴的汽车。她骑着旧式二八自行车,在江苏院最早的办公地南京汉中路上爬坡的情景,还历历在目。
  杨瑟的一生充满了革命的理想与激情。战争年代,她是一位将生死置之度外的革命者;和平时期,她成为一名电力设计的领导者与探索者。她离世26载,至今仍有许多老职工以各种方式纪念着她,颂扬她为“最个性、最慈爱”的女性,并亲切地称她“杨老太”。

  

 1988年,江苏院三十周年院庆,杨瑟(左一)在签字薄上签名

  
      1919年1月,杨瑟出生于广东省大埔县百堠镇。抗日战争爆发后,学生时代的她为了救国,于1938年1月投奔延安,并在当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一生。
  杨瑟是江苏院第一任党委书记,在江苏院任党政负责人达十四年。她为江苏院铺设了团结、和谐的团队基石,为继任者指引了为民、务实的工作方向,为企业党建提供了标杆和范本,为全体共产党员树立了永远的榜样,对江苏院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一位曾经和她共事过的老工程师,在一篇回忆录中写道:“她对事业的热爱蕴含着巨大感召力,和她在一起工作,无论环境有多苦,工作多累,都会感觉有无穷的力量!”
  哪里建电厂、建变电站,她就和设计人员一起把资料、图板和行李搬到哪里,现场吃住,现场画图。在经常有蛇蝎出没的简陋工棚,在蚊子肆虐的盛夏酷暑,在滴水成冰的数九寒冬,她始终和大家并肩作战。曾经在一次勘测途中,遇到一条湍急的大河,渡船无法靠岸,冰水寒冷刺骨,她二话不说第一个挽起裤腿踏入过膝的河水中。年过六旬时,她仍然和青年人一起钻山洞,踏海滩。

  

  1988年,江苏院三十周年院庆,杨瑟(前排右二)与同事们合影留念

  她关爱和尊重知识分子。她与每个进院的大学生促膝谈心,帮助他们化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困惑与难题,鼓励督促他们学技术。她任人唯贤,敢于启用技术冒尖的中青年担任重要项目负责人,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在她去世后的遗物中有一大箱书信,七、八十年代长途电话通信不便,她就是靠着书信,常年与勘察设计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保持着紧密联系。
  她有着一副菩萨心肠。职工生活困难、生病住院、夫妻两地分居、单身职工婚恋问题,全都是她心里的挂念。有职工住院或病休一周以上的,她要去问候;远在工地的职工生病,她尽量去慰问,实在去不了的就委托其他去工地的同志看望,送去慰问品,有时还通过写信表达自己的关心和鼓励;职工家属到南京来探亲、职工父母来南京看望子女,她也要登门拜访。
  她离休的那一天,许多职工到她的办公室话别,有人吟诗,有人作画,拉着她的手不愿与她分别。她离开了工作岗位,谁家有人生病,谁家有结婚生子的喜事,谁工作有了思想包袱,她依就到家里看望、开导。
  她生病期间,看望她的人络绎不绝。她去世入葬时,许多人悲泪纵横,哭倒在她的灵前。“一片冰心,永留人间!”一位老职工流着眼泪写了一副挽联高高挂在她的灵堂上。
  她曾身居要职,但人人回忆起她都亲切地叫一声“杨老太”;她为公司发展创造了巨大价值,自己却永远一身老式中山装、解放鞋。她用一生的追求、点滴细节,为我们注解了信仰和奉献,告诉我们什么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什么才是人民的公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