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中国能建甘肃院参股的中能绿电(张掖)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项目公司)作为项目投资建设主体成功获取甘州南滩百万千瓦级光伏发电基地30万千瓦光伏项目建设指标,标志着甘肃院新商业模式探索和市场转型踏出坚实一步。在举全院之力准备撸起袖子加油干之时,突如其来的疫情,却打乱了所有的计划。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可是在张掖项目的每一位甘肃院人,都在坚守。
团结就是力量
徐积翔同志作为项目公司的负责人,为了本次张掖新能源项目指标能够顺利落地,他与项目公司相关人员克服困难,团结拼搏,已经在张掖坚守了2个月有余。
"张掖新能源项目的投资协议刚刚签订,突如其来的甘肃疫情,完全打乱了我们的工作计划,张掖市全面升级疫情防控措施,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下沉县区、街道社区参与抗疫,公共交通停运,经营场所关闭,居民小区封控,整个城市按下了暂停键,安静了下来,这意味着我们项目的所有前期手续办理也停滞了。"徐积翔提到,由于疫情发生突然,张掖市也出现区域内疫情多点爆发态势,他们所住的酒店,被政府临时征用为定点隔离酒店,在无法返回兰州的情况下,不得不寻找新的安全居住地。
"20号傍晚,住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在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们从主城区搬到了相对较远的智能产业制造园。回想起那天,可以用‘兵荒马乱’形容。"由于远离市区,物资相对短缺,张掖市所有小型商店超市已全部关闭,项目公司十几号人的生活物资采购变成最棘手的事情,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天晚上从7点到12点,葛洲坝装备公司的同事,通过多方渠道,紧急购置生活用品,大到防疫物资、被子床品,小到柴米油盐酱醋茶,在短短的4个多小时内采购完毕,基本具备了入住生活条件,真的很感谢这个团队,感谢为了这个项目付出奉献的每一个人。
张掖项目是甘肃院第一个开发性建设项目,从他接手开始,就开启了兰州、张掖两地生活,凭借多年市场经营工作的历练,一方面倾尽全力促成项目落地,不辜负公司领导的信任;一方面还尽其所能兼顾办公室(党委办公室)日常管理。
努力终有收获,奋斗总会成功,在中国能建和中电工程的高端经营下,在当地政府、甘肃院和葛洲坝装备公司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同时还有院里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和专业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最终取得了预期的成果。"罗马不是一天建成,希腊神殿也不是一人造就,虽然有疫情影响,但是我们没有停止推进项目的步伐,因为我们有一个凝聚力强,又充满活力的优秀团队。"
团队的支持,就是最强大的力量。
家庭就是后盾
从10月9号到张掖起,田玉喜同志就再没回过家。
居家隔离前,田玉喜和项目公司同事就在为项目备案事宜,不停的与政府对接、与多方协调。疫情突发后,一些项目前期需要办理的手续,都暂时搁置了。"虽然手续没办法尽快落实,但是还有很多项目有关的事情需要处理。"田玉喜说,"这个项目对甘肃院非常重要,上下都非常重视,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有时候忙起来,家里人打来关心电话,都没空接。"
田玉喜有个2岁的女儿,叫希希。可爱的小宝贝每次打视频的时候,都会抢过手机一直看爸爸。"本来想抽一天的时间回趟家,没想到疫情突然发生了。每次忙得时候家里打来电话都说不了几句,就匆匆挂断,等忙完了再打过去,女儿已经睡着了。"他是想家想女儿的丈夫、爸爸,但是也是张掖项目公司的一员。从接到通知要前往张掖之前,妻子王苗就说"家里的事一切有我呢,你不要有后顾之忧,到张掖好好工作。"提起家人,田玉喜说道"非常感谢我妻子和家里人对我的支持。"
家人的支持,就是最强大的后盾。
党员就是旗帜
10月19日,甘肃疫情突然从远在河西走廊西部的嘉峪关传到了兰州、张掖,钟声同志作为在建党100周年之际加入的新党员,在接到张掖项目公司的通知后,不顾疫情影响,挺身而出,成为了一名最美的"逆行者"。
19号中午到达张掖后,他就被政府统一接走,集中隔离。经过一夜的折腾,核酸检测正常后才被放行。次日就开始搭建项目公司财务工作框架,21号一早奔赴银行商谈财务账户开立事宜,并且当天就办理完毕。"计划第二天继续去银行谈开立保函事宜,没想到22号就要求居家隔离了。"钟声说到。
"能够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我真的非常荣幸。居家隔离,但是工作不能停,我一直都在积极与商业银行和中国能建财务公司远程沟通协调各类财务手续办理事宜,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确保张掖项目在财务事宜方面,没有后顾之忧。"
此外,综合服务部金文同志,也是一名有着18年党龄的老党员。国庆节后,他也随项目公司人员一道,一直坚守在张掖,尽职尽责,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服务工作。
党员的身份,就是一面旗帜。
我们凝蓄厚积薄发的力量,期待明日晨曦的到来。虽然疫情当前,但规划设计人的精神不会停止,工程建设者的步伐不会停歇,除了张掖项目公司,甘肃院在西藏、靖远、会宁、高台、山丹、玉门等地方,都有我们建设者的足迹,还有一群坚守初心、舍家为业、克服困难、可敬可爱的人。我们之所以称赞担当,是因为他们总在重要的时刻,坚定的选择担起他们应尽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