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柔和的阳光透过芒果树郁郁葱葱的枝叶,在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厨房里弥漫着鸡蛋饼香甜的气息,伴随着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声,生活区内,不知哪个宿舍的门扉轻启,中国能建西北电建三公司孟加拉国古拉绍项目部开始了新的一天生产生活。
马库洗漱完毕,眉头一挑,匆匆擦了把脸,当他的手刚搭在门把上时,却又觉得缺了点什么。
“口罩!”他轻轻拿出一只口罩戴好,又仔细地将口罩里的边缝捏得严丝合缝,才满意地点了点头,拧开了门把手。
门外一个同样戴着口罩的人,手拿着测温枪,正笑眯眯地望着他。测温枪叮的一声响,36.4摄氏度,两个人同时记下了这个数字。
“小王还真是敬业。”自从疫情发生以来,项目部的小王主动要求每天早上为大家测量体温。原本大家都觉得他只是三分钟热度,但是,几十天下来,他每天坚持站岗,还真是让不少人都对这个小伙子刮目相看了。
马库来到食堂打饭。大家默契地保持着一米以上的距离,戴着口罩和橡胶手套的孟加拉籍厨师,正将煎鸡蛋、土豆丝、鸡蛋饼盛入每个人的碗里。打好了饭菜,马库端回宿舍独自吃起来,原本他是最爱在早上和几个同事边吃边聊天的,疫情发生以来,大家都自觉分餐、分食,分餐在不知不觉中成了一个习惯。
吃过早饭,等室友走后,马库待拿出一个喷壶,这是他昨晚配置好的消毒液。他拉开窗户,仔仔细细地用消毒液将宿舍彻底消毒了一遍,随后又在门把手、水龙头等接触多的地方多喷了几遍,才关上门骑上自行车,赶往了现场。每日消毒对于马库可算是一项重要工作,早起消毒,已经成为和吃饭睡觉一样固化在日常中的工作了。
到了施工现场,马库上到了汽机房12米的班组房。工地主任秦楠先对当天的施工任务进行了布置,随后组织全体人员开始学习项目部编制的《孟加拉国古拉绍项目部应急预案(修正版)》。
伴随着汽机房里的轰鸣声,马库顺利完成了早上的施工任务,他擦了擦头上的汗,骑着自行车返回了生活区。刚到生活区,马库便闻到了一股淡淡的消毒液的味道,他知道这是项目部每天例行三次的消毒,原本刺激的味道,经过一早的挥发已经十分清淡,在这个特殊时期,更是给人一种安全感。马库停放好自行车,从窗台下取下了项目配置好的医用消毒液,对自己全身进行了消毒,随后转身朝着C排3号宿舍走了过去。
门轻掩着,敲过门后马库推门走了进去,迎面是摆放得整整齐齐的数个捆扎好的塑料袋、几箱牛奶、纯净水和几把香蕉,这些都是项目部后勤为员工统一采购好的生活物资。自孟加拉国确诊第一例新冠肺炎以来,项目部便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员工所需生活物资由后勤统一进行采购。马库轻车熟路地取走了自己要的一把香蕉和一袋子洗漱用品,掩门走了出来
午饭是牛肉炖土豆和青菜,虽然菜的种类不多,但分量和味道却是没得说,疫情期间,项目部保证每天必须的肉和蔬菜,辛苦工作了一早的马库,就着菜吃了两大碗米饭,才放下了碗筷。
回到宿舍后,马库刚洗完碗筷,综合办小王便敲门走了进来。“马师傅,这是给你新发的口罩。”综合办小王笑眯眯地递上了一盒新口罩。
“真是多谢你了,瞧我都忙忘了。”马库挠了挠头,有点不好意思地道谢。自从那次被项目部发现他的口罩经常被汗水打湿、又容易沾染上灰尘后,项目部便给施工人员增发口罩并且根据消耗情况随时进行补给。
“不客气,旧的口罩扔到回收箱,后勤下午会统一集中处理的。”小王笑着摆了摆手,许多施工一线的员工总是不好意思问项目要防疫物资,因此每日宿舍巡检、观察项目部人员防疫工作是否到位,便成了小王例行的工作。
下午的时光在忙碌中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便到了下班的时候,马库回到生活区时,热腾腾的油泼面刚刚出锅。吃着热腾腾、油香四溢的家乡美食,慰藉了他的思乡情绪
吃过饭,马库刚躺在床上,手机叮咚一响,微信群里推送了今天的“一日课堂”。轻点开视频,映入眼帘的人怎么这么熟悉,马库噗嗤一声笑出了声,这不就是隔壁宿舍的范焦棚么。
平日里不作声的范焦棚,在视频里像变了一个人似的侃侃而谈,枯燥的历史,在他的讲述下仿佛焕发了别样的光彩。
看完了今日的“一日课堂”,马库又意犹未尽地将前几日的视频翻了出来,自从项目部开展“一日课堂”以来,平日里默默无闻的工友们在视频里纷纷化身为英语、乐器、历史、哲学等课程的一日讲师,通俗易懂的讲课方式吸引了项目部员工的兴趣。
“你们那边怎么样了?”看完“一日课堂”后,马库远在千里外的家人,发来了问候的视频。
“我们这边一切都好,感觉和平时都一样。”马库回答道。
这不是故意敷衍家人的话。在马库看来,那些测体温、消毒、学习、分餐等防疫措施早已悄悄融入了生活工作之中,仿佛已经成为和吃饭喝水一样自然的事。至于没法外出,在项目部组织的“一日课堂”活动下,大家都纷纷投入了备课、学习的过程中,早已不再在意了。
夜深,马库放下手机,空调的温度被调到了26摄氏度,伴随着虫儿的鸣叫,项目部逐渐变得安静了下来。只有床底下新配置好的消毒水,在静静地等待着新的一天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