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岸,仿佛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我常常想起一些人,没有想念那么黏,没有想望那么热,只是稀薄地想起。”——黎戈《私语书》
离开夏威夷已经有三个月了,每每想起那里,就是这样的一种感觉,“没有那么黏和热,只是稀薄地想起”,但影像和记忆并不稀薄。
28摄氏度,不冷不热的冬天,
突如其来一场狂风骤雨,
公路上棉花糖样的云,低低的,
路旁粗壮的树,长着茂密的新绿枝叶,
由近及远愈来愈深蓝色的大海,
礁石上横行的可爱小螃蟹,
白沙滩上的小萝莉,
ABC Store里的饭团、浓郁菠萝汁和科纳咖啡,
河边早起晨练的人们,
游艇、帆船和冲浪滑板,
夕阳下的小教堂,
山上的别墅,
出世与入世的威基基,
桃园世外的大风口山谷,
静谧的欧胡岛北岸,
世界尽头和冷酷仙境,
漫无目的,可以虚度的时光
……
“写作的状态,是从日常的脱离。日常生活很忙碌,周围环境很动荡的人要写作,就要靠一瞬间逃离的速度够快。不是肉身,而是你的胡思乱想的速度要快。就像从一堆互相撕扯的人中挣脱出来,他们还想继续缠住你,你必须马上拔腿狂奔,转眼不见,进入一个非日常的世界。”——潘向黎《万念》
于我而言,写作和旅行大抵都是如此。
这场旅行虽然短暂,但那种疏离感足以抵抗一段时间里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庸常。
三个月后的这个午后,我躲进家附近的一家小咖啡馆,喝着手冲咖啡,努力地回忆着在夏威夷的一个个瞬间。咖啡馆很小,窗外有一条不喧闹的街道,两旁生长着银杏树,此时是绿色的。靠窗的位子都坐了人,我索性坐在吧台,店员们在眼前忙碌着——清洗杯子、制作咖啡、照顾客人,我敲下这些文字,丝毫不被打扰。
纪念在夏威夷的那几天,是漫无目的,可以虚度的时光。
北岸,仿佛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我知道,北岸是奥巴马的故乡,北岸也是冲浪者的天堂。
所以,你能想象,北岸的海是壮阔的,当我站在悬崖边,眺望眼前的太平洋,就有了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的感觉。
我说的这个地方,在地图上是探出来的一个尖,被太平洋包围着。
在夏威夷欧胡岛的第三天,我们驱车到了那里。
从大风口驶离,到山谷之间。再沿着海岸线一路向北,右手边的海水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不同的蓝色,有的像画儿,有的像电影。
我在一大片裸露的悬崖一样的礁石上,小心翼翼地走向大海边,仿佛走向大海的深处,望不到尽头,不知道彼岸是什么,在哪里。如同你面对的这个世界,本就是未知的,一切都仿佛触手可及,一切又根本是不着边际……
我爱极了那一刻的感受:人真的很渺小,但又完全融入于自然之中!
一路向北,我们没有等夕阳。
在黄昏之前汇入进城的巨大车流。才晓得,在这无比静谧辽阔的自然风光之外,檀香山也是这世上很繁忙很拥挤的城市。
汇入这繁忙和拥挤,也是融入于生活的日常。
山与海之间,我爱这一切
我爱海,也爱山。
但说不清楚究竟爱哪个更多一点。最好,又有山又有海。
我生活的城市就是这样。而这个近万公里之外的太平洋上的岛更是如此。
我们把六天的时光全部给了欧胡岛,从威基基到东岸,再到北岸,穿过山谷再回到威基基,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
经过的山有钻石山和大风口。
遇见的海有Kailua beach、Lanikai beach、Sunset beach、Turtle bay……
一路的海岸有很多的lookout,我们总是不觉疲惫,登高望远。近处的山和海,远处的岛,一起收进取景器里,也定格在了记忆里。
和山海一起的,还有风,有温暖和煦的风,也有急骤冷冽的风。
从威基基上高速路,到努阿努帕里大风口,离开喧嚣热闹,大风吹得有些冷冽。山谷里郁郁葱葱,远方是蓝色的海,恍如桃园世外。不用多久,车子就驶入那片山谷里,置身其中,身体和精神都跟着鲜活起来,夏威夷的冬天也像盛夏一般生机勃勃。
在这山海之间的每一天,都是这样生机勃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