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文化园地 > 文学
视力保护:
最真最美电建人
来源:东电一公司 作者:田晓璐 日期:2018-04-23 字号:[ ]

  “项目部、工地”,当我在word上打出这些字眼儿的时候,心怦怦怦地乱跳,多么熟悉而又遥远的地方啊!
  说它熟悉,因为那是我曾经奋战过十几年的地方,在那里有过快乐也有过忧伤;在那里,我馈电建以青春,电建予我以成长;在那里,我饱受历练,学会坚强。说它遥远,是因为我离开那里已有六年多的时光。
  我时常在网络上看到项目上发来的工作照,有时是深夜,有时是黎明前,这正是应该酣睡的时间,而他们却舍小家为大家,依然奔波在施工一线,看着他们满身霜花却带着微笑的脸,我仿佛又回到从前。
  还记得自己刚到项目部的时候,施工环境特别苦,住宿条件也特别差,十几平米的砖瓦房里除了上下铺六张床和一张简易餐桌外,一无所有。一早爬起床,在当院的公共水池里集体洗漱,集体到食堂打饭,然后端回宿舍吃,因为食堂没有餐桌。所有节假日,没有任何娱乐活动。唯一的乐趣就是听寝室的大姐聊聊天。“电建人就是要受得住寂寞、耐得住孤独”,是的,谁都有父母儿女,但由于电建工作的特殊性,电建职工无法给予家庭应有的照顾。宿舍有个邹姐,孩子刚上小学,每次打电话孩子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妈妈,你啥时候回来?”每当此刻,她的眼眶就会变得湿润起来,因为她无法回答孩子的问题,因为她知道既然选择了电建行业,就注定要失去一些东西,但是她不后悔,只有加倍努力工作,才不辜负父母、孩子的理解与支持。
  项目部热工实验室有位苏师傅,是出了名的“老黄牛”,因他干起活来不搞明白不罢休的“倔”劲儿才得此雅号。有一次2号锅炉9:58分准备点火试运行,但在点火试验前,怎么也打不着火,现场气氛相当紧张,此时一颗颗汗珠从苏师傅的额头流下来,原来苏师傅阑尾炎犯了,一早就肚子疼,但他怕耽误试运,坚持来到启动锅炉房,苏师傅带着徒弟爬上爬下,查遍了相关的每一根电源线,最后查出是由于配线人员的疏忽,点火枪的端子线没接,当问题解决的时候,苏师傅已经疼得说不出话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风雨兼程、不畏严寒,凭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一腔热血书写着动人的诗篇。在项目施工一线,“赶工期、抓生产、保安全”成了每天必须牢记的“三字经”。东电人总是在与时间赛跑,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同时,争分夺秒地加班加点。那时上夜班,我往身上套过无数层衣服:保暖内衣、厚毛衣、马甲、羽绒服、军大衣。即使穿成那样,在后半夜呼啸的西北风里,仍然冻得发抖。挥着铁家伙的男同事冲着我呲牙乐:“过来,干点活就不冷了。”他们穿得远远没有我多,可身上却在冒汗,实际上,他们一旦停下手里的活,热汗被冷风一吹,那才是彻骨的凉。冰雪虽寒,人心却暖。项目部的故事不仅是人与天的一种博弈与周旋,还有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与温暖。在这里,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互相照顾,共同分担。一碗热腾腾的生日面、一杯暖暖的白开水……这个大家庭,温暖着这里的每一个人,同时也正是这里每一个人的小小温暖,构成了项目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们是一支有梦想的劲旅,我们的团队是一个有梦想的团队,因为我们知道未来更精彩,因为我们懂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不畏精神,所以我们必须迎难而上,一路向前。纵使过程艰辛,但满载而归之时,回过头,昔日千苦万难都已烟消云散。生命的意义在于经历了彻骨的寒冬洗礼之后,依然可以昂扬在春天。作为众多建设者中渺小的我,内心更是充斥着无尚的自豪与荣光。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也在与时俱进,砥砺向前。如今的项目部生活区就是一座迷你版社区。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职工宿舍安装了卫星天线,配置了液晶电视,宿舍、办公区都能上网了。食堂宽敞明亮,主副食花样齐全,全天候二十四小时热水供应的浴室、洗衣房、娱乐活动室、正规的篮球场,甚至还有个小小的乒乓球室。员工下了班,有多种的休闲娱乐方式。企业考虑得如此体贴周到,员工还有什么理由不安心努力工作呢?我和这里的人们一起见证了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由弱到强的嬗变。
  弹指一挥间,回望在项目上的十几年,一直心存感恩,感谢一路走来给予我鼓励和帮助的人,让我从一个无知的孩子成长为干练的电建人,我会一步一个脚印继续前行,纵然平凡,也要灿烂。
    人们总是渴望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期盼新鲜的故事一一上演。我想说,只要有爱的地方就有故事,只要有故事的地方就是春天。透过笔尖,我要把外赴施工人员的辛苦以及感人的故事写给更多的人知道。因为,有一群这样的人,实实在在地存在于这个世间---可敬可爱的电建人。
  也许终有一天,昔日建设者低调的工装蓝,会被色彩斑斓的沿途风景渐渐冲淡,但电建人的故事会像一首铿锵有力的赞歌,传唱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永不言败的能建精神定会凝聚成一股力量,助力中国梦的实现。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