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文化园地 > 文学
视力保护:
青春岁月记忆
来源:东电一公司 作者:胡井才 日期:2018-02-10 字号:[ ]
  冬日北国放眼望去万树银花,凝霜挂雪,晶莹剔透。疾风卷着雪花起伏飞扬,阳光透过玻璃垂落下来,照在人身上暖洋洋的。房间里鲜花盛开,春意盎然。
  翻开书架上发黄的相册,我饶有兴趣地回味着久违的时光,林林总总的往事随着画面变换,温馨的记忆一幕幕飘进了我的脑中,时光仿佛穿越到了二十年前。
  我们一起毕业分配进入公司的有四十多个,大多毕业于电校或电院,都从以学习为主到以工作为主身份的转变。“干电建,就要经得起漂泊,吃得了苦,耐得住孤独寂寞!”这是刚分到公司,公司领导给我们上得第一节课,当时还没有品味到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后来若干年有了深深的体验。在现场的公寓里看着自来水出来的黄泥水,初略了电建的艰苦。
  组织部领导与我们座谈,让我们谈谈进今后的打算,初出茅庐感觉天高任我飞。我们要用所学的知识在公司提供的舞台上有一番作为,“学以致用”被用得最频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虽然走得慢些,但得走得稳,心里充满了一种踏实的感觉,在平凡的工作中我们逐渐找到自己的目标。
  经过一段时间对公司有了一些了解,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1951就成立了,有着辉煌的历史,填补了电力建设史上的八项空白,树立起了一座座丰碑,有着敢打硬仗的铁军传统。我们进公司的时候公司刚从赤峰搬到铁岭,正在进行铁岭电厂4台30万机组的火电安装。我们对电厂安装和工地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我所学的知识理论多、实践少,没有接触过真正的施工现场,感觉有些茫然,工程进行了大约5年,我们学到书本学不到的东西。铁岭电厂一期安装后期我们陆续开始了不同的人生轨迹,经过时间的沉淀留下了真挚的情感,虽不舍,但很多项目召唤着我们,我们又踏上新的征程…
  2014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能建东电一公司从铁岭搬迁到沈阳,第一次来到了大城市,借助省城地利优势,环境开阔,视角广泛,经营运作六大板块,成立了检修分公司、核电分公司等,对公司的长远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和深远的历史影响。每个职工也随公司环境的改变感受到自身的变化,接触的范围广了,办公环境宽敞明亮舒适,大部分员工在沈阳买房子了,孩子在这里可以受到了更优良的教育。
  我们的施工项目遍及了全国的各个省份,尤其近几年公司频繁走出了国门,延伸到国外市场。公司变化日新月异,在这个充满活力的家园我们的阅历增长了,公司为每个职工实现人生价值提供了更高更远的舞台,我最自豪时刻是,我告诉身边的人“这座电厂是我们安装的!”。
  2015年我们一行五人,经过10个小时飞行抵达中转地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五月正是铁岭春暖花开的时候,但是这里已是盛夏。经阿布扎比中转后飞行2个小时抵达巴格达,一出机场大门感觉无尽的荒凉,夹带着细沙的热风扑面而来,让人感觉胸闷,浑身冒汗,烈日刺眼。从机场出来,沿途战争气氛浓重,坦克车在道路上来来往往,马路不宽、破旧,路边间隔不远就有碉堡,检查站很多,军人常见,老百姓少见。伊拉克的夏天长达半年,气温50多度,阳光直射下有60多度,每次到室外感觉一股热浪袭来,让人胸闷,我们总是脱口而出“够刺激”,就是晚上也能闻到马路的油漆味,蓝蓝的天空没有云朵。与铁岭有5个小时的时差,现场晚饭的时候,家里已经是夜静更深了。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我们面前没有“不行”两个字,遇到问题想办法解决。到达现场第六天我们就开始筹备自己的食堂,安装座椅,调试机械,安装电源等等。集装箱开箱、吊车轨道铺石子、拉劳辛格钢丝绳、组装办公家具、铺设、安装电缆…每天睡觉特别的香,一到床上就起不来了,条件相对艰苦,确实更锻炼人的意志。第二批人员进场时,我们用整洁的被褥、齐备的桌椅,丰盛的菜饭等待着他们。
  大江东去歌未央。焊花绽放依然,机械轰鸣依然旧,每个施工项目都像在伊拉克项目一样进行建设,周而复始。竣工尾声也吹响了新征程的号角,一纸调令又背起行囊,我们又开赴下一个战场。一个个工程树起了一个个丰碑,不负昭华,不辱使命,同舟共济,再创公司新篇章。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