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 > 我与祖国同成长
风雨一生 风范垂世
日期:2018-10-10 字号:[ ] 视力保护色:
  【人物简介】

  黄威,男,1926年出生于香港新界,1943年加入东江纵队,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194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9年从部队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粮食局局长、广东省电业局设计室主任、广东省水电厅水电勘测设计院副院长、广东省电力勘测设计院院长、党委书记,1986年离休。2016年10月5日去世,享年90岁。
  1926年,黄威出生于香港新界的沙头角。1941年12月25日,日军攻占香港,英军投降,学校被迫解散,正在读书的黄威学业就此中断。当时,黄威就暗下决心,坚决不能再做亡国奴。


中断学业  毅然投身革命


  1943年,黄威加入东江纵队,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生涯。当时黄威主要从事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办夜校,还承担了机要交通,宣传设计标语等工作。
  后来,中国共产党推行民主建政,黄威当选上了民主政权的村长。尽管工作困难,生活艰苦,但黄威还是接受组织安排,完成了党交给的各项任务。他还兼任供销社主任,冒着枪林弹雨,悄无声息地从内地购买粮食,为当地老百姓解决吃饭问题。
  1945年,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英国人重回香港。1946年,东江纵队遵照党中央指示撤离香港,黄威等人被安排留在香港。同年6月,全国解放战争爆发,面对当时的政治形势,黄威更加坚定了革命理想信念,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一天起,黄威对党的忠诚和信仰从未改变。
  1947年,中央指示要恢复武装斗争,黄威响应党的号召,于1948年带领10多名党员、革命青年回到内地,加入粤赣湘边纵队,当时纵队的司令员兼政委是叶剑英。黄威先后在东一支四团保卫科、保卫队、政治部司令部,担任过指导员等职务。1949年,黄威所在的部队先后解放海丰、汕尾、惠州。
  解放惠州后,黄威所在的东江第一支队成建制转地方,上到司令员、政委,下到普通战士,通通脱掉军装,从此开始投入了国家建设事业。1950年至1958年初,黄威在粮食系统工作,为当时的粮食供应保障和管理事业作出了贡献。1958年,黄威来到广东省电业局设计室(广东院前身),直至离休,见证了广东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也为广东院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不畏艰难  打赢多个攻坚战


  1958年,广东院刚刚成立时,没有独立的办公楼,生产条件十分有限,外出勘测多数情况下就靠两条腿走路,一走就是几天、十几天。但这些困难并没有难倒黄威,他带领第一批广东院职工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拿下了一个又一个工程。
  解放初期,广东缺电情况非常严重,面对电荒,黄威带领广东院职工勇挑重担,完成了220千伏广新线的设计任务,为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广新线是南方第一条220千伏送电线路,也是当时广东电压最高、长度最长的送电线路,工程建设过程充满了艰辛,缺钱、更缺材料,钢材供应更是捉襟见肘。黄威曾回忆,其中10公里的送电线路需要现场赶制水泥杆,广东院工程技术人员都去现场动手打石头,大家挥汗如雨,毫无怨言。经过艰苦奋战,1959年10月广东院按时完成了线路设计、建设任务。
  凭着这股不怕困难不服输的精神,黄威带领广东院先后完成了茂名、黄埔电厂的勘测设计任务,并首次承担了国际项目——援助刚果布昂扎水电站及相应的输变电工程。
  作为中国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广东大亚湾核电站由广东院负责选址,该工程选址勘察被评为国家优秀工程勘察金质奖,黄威作为亲历者和指挥者,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他曾说,大亚湾核电站是广东院核电业务之“母”,为广东院积累了核电工程建设经验,也培养了大批工程技术人才,但在当时可绝对是块“硬骨头”。
  在黄威的带领组织下,广东院工程技术人员克服了缺少经验、无参考资料等诸多困难,沿着珠江口以东沿海地区踏勘了数十个站址,后来又在深圳大亚湾选了3个站址,最后选定了现址,为大亚湾核电站的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当时,黄威和设计人员在设计现场一住就是一两个月,尽管生活环境相当艰苦,但他经常与设计人员谈心,鼓励大家战胜各种困难。


乐观向上  面对逆境初心不改


  黄威是一个乐观的人,即使面对挫折、逆境,他仍然本色不改,在他看来,既然躲不过去,那就淡然视之。黄威曾经历过文革、与水电院“两分两合”等事件。这些事情对广东院以及他本人都带来了不小的冲击,但他没有被困境压垮,竭力维护广东院正常生产秩序,带领干部职工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保证了生产稳定。
  1968年11月,黄威被下放去了乐昌,心中的落差、苦闷可想而知,但黄威坚持了过来。在组织的安排下,黄威于1975年重新回到了广东院大家庭。
  1961年、1964年、1971年、1978年,由于国家电力管理体制变动,广东院与广东水电院先后经历了“两合两分”,很多干部、职工不理解,但黄威却把这一切当成了一种历练。他曾说,困难、问题肯定有,但要用“两分法”来看,相互学习促进,就是好的一方面。
  敢为人先  迈入良性发展轨道
  改革开放前,广东院属于国家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没有经营压力,但企业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束缚。是墨守成规还是另辟新路,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黄威主动思考,果断地抓住当时的历史机遇,带领广东院率先在广东省勘测设计行业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为广东院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1979年,原国家建委在南宁开会,决定让各个省推荐试点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当时参会的副院长打电话给黄威,问敢不敢搞?黄威与大家商量后,一致认为形势向好,可以搞,为广东院争取到了试点名额。
  这是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压力和风险潜藏,但事实证明,实行企业化管理后,自收自支、自负盈亏,使广东院勇敢地面对市场,走向市场,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1978年,广东院迈上了独立发展的历程。当时,职工办公、居住非常紧张,问题十分突出。黄威曾回忆道,有一次在从化开会,他找到了广东电力局负责人,向时任广东省副省长刘田夫汇报了办公条件紧张的状况,在他的积极争取下,上级领导特批给了广东院新建办公楼的部分经费,这才有了当时的办公楼。
  斯人已逝,风骨长存。黄威经历过战争的洗礼、舍生忘死,经受过困境的锤炼、不屈不挠,经历过外部环境的风云变幻、不忘初心,在他身上体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光辉品格,值得我们永远铭记。

打印】 【纠错】 【关闭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