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专题专栏 > 文化园地 > 文学
视力保护:
粽叶包裹廉洁心
来源:天津电建 作者:陈超 日期:2017-05-21 字号:[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端午节,我国影响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至今民间仍有“包粽子”、“赛龙舟”、“饮雄黄”、“插艾叶”的习俗。但不管具体活动如何,在这一天,人们总是会想起春秋战国时忧国忧民的爱国大诗人屈原,想起那“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的千古遗恨。

   屈原,芈姓屈氏,楚国王族后裔,不仅口才好、精通诗集,而且善于洞察形势,有治世之道,被司马迁誉为“博闻强志”,“娴于辞令”。起初,楚怀王很信任他,拜左徒,任三闾大夫。他提倡“美政”,主张对内举贤任能,割弊除旧、整饬朝纲、申明法度,对外力主强兵富国、联齐抗秦。他更是最早提出“勤政为民、清正廉洁”思想的爱国诗人,他在《卜居》中首先提出了:“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堪称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廉洁倡导者。然而,满腔报复的屈原在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力挽大厦将倾的楚国同时,也极大地触碰到了楚国权贵们的利益,他们目光短浅,在怀王身边不断地进其谗言,屈原逐渐被排除在权利中心之外,两次流放他地。但即使在流放期间,屈原依然心系祖国,多次劝说楚王施行仁政、联齐抗秦。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了郢都,至此“八百年楚国 三千里河山”满目疮痍。屈原在五月五日这一天,在无限的绝望与愤慨之中,只身投汨罗江而死。5年后,屈原一生所钟爱、为之牵挂的楚国也在强秦的铁蹄下,灰飞烟灭。百姓闻讯后,纷纷以竹筒装米投入江中,不让鱼虾伤及他们热爱的屈原之体。

时至今日,我们纪念屈原,就是为了继承2000多年前先祖为我们留下的优秀文化遗产,把屈原“勤政为民”的廉政思想与悠久的端午节文化资源紧紧结合起来,呼唤各级党组织切实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担当起主体责任,持续做好党风廉政建设,履职到位,对干部“严管厚爱”;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躬亲,不断加强廉政意识修养,自觉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我们纪念端午、感怀屈原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的一生,就是为了扶正祛邪。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反对“四风”要持之以恒,中央纪委要求纪检监察机关铁面执纪、纠正“四风”不留情,将党纪党规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持之以恒地反对“四风”,对“变种”、“穿马甲”等问题,露头就打、持续高压。

光阴荏苒,但屈原关于勤政、廉政的事迹仍然具有现实的教育意义。屈原重视名节、刚正不阿、洁身自好、修身自律,不为私利而淡漠大义,坚守底线,不改初衷,以“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素”的浪漫主义情怀兑现了自己为国为民的执着和近似洁癖的理想,成为精神世界里永不低头的“贵族”。

  “有棱有角,有心有肝。一生清白,半世熬煎。”据说,在屈原故里,至今仍然传唱着这首承载着千年来对屈原清正廉洁一生肯定的《粽子歌》。 



打印】 【纠错】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