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快,仓促之中,还未来得及回眸一眼,自己竟然成了个名副其实的中年人。
孔子曰:“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一路走来,惯看了世事无常,也深感自己的精力不济。于是,少了些年少时的任性和轻狂,多了些对亲情的依恋。在生活中,自己似乎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常常会睹物怀旧,触景生情,尤其对待年迈的父母和尚幼的子女,更是呵护倍加,这大概来自人到中年的特殊感怀吧。如果不经意偶遇老友,抑或同学,往往会情不自禁地感慨良久——一个曾经血气方刚的我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似乎变得婆婆妈妈起来。
敬老爱幼自然离不开家庭的熏陶,从小受到父母言传身教的影响,让我深谙“可怜天下父母心”的古言,也让我知晓怎样尽到为人父、为人子的孝与爱。
有句话说得好:女儿是父亲的前世情人。女儿在上海学习,难得回家一次,为了改善她的伙食,每天早晨,我早早地来到菜场,在海鲜摊前徘徊,“挑三拣四”,买的尽是些最贵的新鲜、肥壮的螃蟹、对虾等。虽然,对一个大男人来说,这样的行为显得有些“不合时宜”,但每当看着女儿一边吃得津津有味,一边说着赞美的话,我的心更是暖洋洋的,一种为人父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可这样的日子总是来去匆匆,女儿将要出行了。晚上,我会准时来到房间,给她一番“训话”。其实,这些话都是些陈词滥调,只不过是老生常谈,再炒一次冷饭罢了。临行的时候,那是我内心最纠结的时候,一番千叮咛万嘱托之后,还在被装得胖乎乎的行旅箱里使劲地塞东西,似乎想把家里的一切都放进去,可不领情的女儿总抱怨:“我背不动啊,太重了!”但无论她怎么说,我从不手软,而身旁的老婆往往成了我的“帮凶”。送别的路上,女儿轻如飞燕,毫无感触。随着一声清脆的“再会”,骄小的背影渐渐淹没在滚滚的人流中,此时,我的心仿佛慢慢被掏空。
当人老了,总想着亲人能够陪伴身边。父母住在乡下,常回家看看成为我双休日的“必修功课”。还未到家门,母亲早已为我做好了可口的饭菜,有我喜欢的河虾、蛳螺等等。围坐一起吃饭,那是父母心情最好的时候,一边聊着家长里短,一边深情地凝望着,还不时往我的碗里夹菜,看着父母饱经风霜的双手颤抖着,我愧疚难当。是啊,父母的爱是最无私的!为子女操劳了一生的父母,始终没有忘记爱的初衷,自己省吃俭用,却给我最好吃好喝的,让我深深地体会“父母健在,那是为人子女的幸福”。当我临走时,父母总是依依不舍送我到村口,看着步履蹒跚的父母,一身佝偻的背影,我不由得一阵酸楚,屈指一算,这温馨的日子还能留给我多少,而这份深沉的爱却又何其相似?
平时,鲜有给我电话的父亲,突然有一天打电话给我:母亲病危,务必赶快回家。顿时,我慌作一团,待到放下电话,眼泪开始扑簌簌地流下来。情急之下,我做出一个荒唐的举动,双手合十,口里念念有词,祈求母亲平安。也许我的真情感动了老天,果然,在我的焦急的等待中,手机铃音打破了窒息的空气,电话那端传来父亲疲惫的声音:“经抢救后,母亲已无大碍。”虽然虚惊一场,让母亲逃过一“劫”,但自从这件事情以后,更让我明白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在”的含义,也彻底让我丢掉了以往的美好幻想。也许这件事给我留下太大的阴影,直到现在,也忖度着不知哪一天,世上最疼我的父母会突然离我而去。于是,我毅然作出一个决定,趁父母尚且能够行走,在年底之前一定要陪同爸妈去海南旅游一趟,以了却二老多年的夙愿。
羔羊尚知跪乳,乌雅亦求反哺。如今,我的休息日几乎被安排得满满当当,要么去乡下看望颐养天年的父母,要么在信微中跟女儿聊个不完,毫无空暇。因为,我更愿意沐浴在父母的“溺爱”中,更愿意沉浸于父女默契的“投缘”里。令人欣慰的是,突然有一天,微信上闪烁一条信息,一看,竟是女儿发来的“爸爸您好”。就是这么几个字,似乎让我看到了女儿的一夜长大。虽然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但细细一想,这何尝不是接过了我家孝老家风的接力棒。我相信,倘若我有一天老了,有我女儿的陪伴,我一定会微笑地走向人生的黄昏。
是啊!爱是这个宇宙中最大的能量。尽管我既当儿来又当爸,赡老养小,犹如一付重担挑在肩上,但是我却走得如此轻松,踏着阳光,一路花径。
|